15万种图书参展,超过1000场活动……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8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日前开幕。今年迎来的第十五届上海书展,主会场仍然设在上海展览中心,同时在全市设立100个分会场…
各方谈书展
15年来,上海书展坚持推广有态度、有品质、有价值的阅读,使全民阅读从点点星光幻化为照亮城市的璀璨星河,推动上海成长为全球文学阅读版图上的重要地标;15岁,上海书展恰如青春飞扬的少年,不断探索和激活着这座城市的出版记忆、文化基因。以阅读的力量,进一步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协会负责人、行业专家有何期待?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
对现代人来说,读书过程就是代际智慧传递和精神发育的赓续、升华、再创造的过程。这是文明之共识、全球之经验,也是文明国家、优秀民族、开化人群的共识。正是基于这一点,上海书展这个上海文化品牌,把一个地区性书展办成了具有全国名牌影响力的书业盛会。上海书展有自己的特色和特点,是不断开拓创新的成果。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徐炯:
迎来15岁生日的上海书展有了新目标—提升能级水平、提升国内领先地位和影响力、提升国际能见度和知名度、吸引越来越多的爱书人在每年8月因为书展而会聚上海。
贵州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朱新武:
在这次上海书展期间,贵州特意组织了“贵州中草药大百科”项目、“阳明文化推广系列”之“寻梦阳明”手游、“黔版听书”项目、“增强现实”多媒体图书、亚青动漫等14种数字出版产品和土陶类、蜡染类、银饰类、苗绣类等504种产品参展,同时还将举办大数据与产业融合专题讲座。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
上海书展往往要办成一个全上海市的书展。以往一旦书展开幕,许多图书馆、实体书店都像过节一样标语高悬,开展各种阅读活动。我注意到,今年的上海书展就宣布设立了百家分会场,其中包括78家实体书店、16家区级图书馆和6个农家书屋。从这一点,就让我们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全市各界认真办书展的城市文化精神。
书展亮点
1、名家闪耀:重量嘉宾前来
何建明
本届上海书展的名家活动,将迎来两位重量级嘉宾——何建明与李敬泽。他们将会现身上海书展的多场活动,就不同话题与读者展开讨论,同时参加上海国际文学周活动。今年何建明推出了自己的最新作品《山神》,得到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山神》讲述了主人公黄大发把职责使命扛在肩头,带领全村人用30多年时间穿越悬崖峭壁,用双手凿出了一条天堑水渠。书展上,何建明还将做客书香·上海之夏名家新作讲坛,围绕“上天看当今时代变革,贴地看上海飞跃发展”主题畅谈。
在本届上海书展上,不少名家新作带有些许实验性质,葛亮的《问米》就是其中之一。《问米》中包含了7篇小说,均甄选自葛亮近年创作的中短篇作品。故事带有悬疑感,饱含着悲悯的人文精神,刻画出在命运与巧合束缚中挣扎沉浮的当代男女群像,也是葛亮写作的一次勇敢突破。本土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金宇澄将带来3部作品:《方岛》《轻寒》《碗》。《方岛》是金宇澄创作早期代表作,故事背景大多设置在东北农场或北方农村,描写普通人的故事,通过这些人物的视角,凸显复杂空间中的交替碰撞。
除了注重文学性,本次上海书展的不少名家作品都带有一股人文关怀色彩。当下都市人的工作与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所带来的疲惫感与压力也与日俱增。这些作品大多带有自传性质,以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生活的多种滋味,为读者带来力量。
2、2018上海国际文学周
本届上海国际文学周选择“旅行的意义”为主题,从文学的角度阐发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
今年文学周邀请的嘉宾依旧具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作为莫桑比克知名诗人、小说家,米亚·科托现已出版作品30余部,长篇小说处女作《梦游之地》入选“20世纪最伟大的12部非洲小说”,被认为是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最有力竞争者之一;出生于墨西哥、目前生活在纽约的作家阿尔瓦罗·恩里克,曾获得西班牙埃拉尔德小说奖、墨西哥埃莱娜·波尼亚托夫斯卡国际小说奖等多项大奖;圣地亚哥年轻作家保丽娜·弗洛雷斯凭借自己的短篇小说,获得智利艺术评论界最佳新人小说家奖和圣地亚哥市立文学奖,前途光明。
同时,今年参与的国际嘉宾还有多文化背景,为今年文学周增添亮点。如作家、编辑、文化推广人伊莎贝拉·卡鲁塔,现担任波兰图书研究所项目总协调人,多年来致力于波兰文化的对外推广;国内读者熟悉的日本作家吉井忍曾在成都留学,后辗转台北、马尼拉、上海等地任经济新闻编辑,作品亦见于《知日》《读库》《鲤》等报刊媒体。
除主论坛和诗歌之夜两大主题活动外,本届上海国际文学周另外策划30余场文学活动,包括对谈、讲座、读者见面会及签售等,力求全方位向公众推介海内外作家及作品,促进全民阅读风尚的形成。
3、“相约星期二”经典诵读会
伴着一段段经典作品的诵读声,在充满创意的“相约星期二”经典诵读会的舞台上,一年又一年的上海书展都会在读者的恋恋不舍中落下帷幕。今年,雅坤、方明、乔榛、张先衡、李野墨等多位文化名家将出席诵读会,与读者分享阅读之美。
“一桌一椅、一支话筒、一本书,展示声音艺术的无穷魅力。诵读的内容从名篇经典到家书家训,从名人传记到大国工匠……每年都在突破,每年都在创新。”
对于2018年的“相约星期二”经典诵读会,贺超满心期待:“今年是上海书展15周年,也是‘相约星期二’的15周年,我们将彻底回归声音本源,把一组优质的好文字呈献给现场的读者,和大家一起读好书。”
4、首设“国学馆”
本届上海书展首设国学馆,展销由国内一流古籍出版机构和专家遴选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和经典释读专著。此次国学馆展出图书5000余种,涉及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广陵书社、中国书店等54家出版社。其中,既有一些精品线装书、再造善本,也有明代至新中国成立前的一些古籍,共35种,涉及经、史、子、集,涵盖木刻本、木活字本、铅印本、石印本等。为吸引市民读者,国学馆还增加了互动体验环节。由中华书局打造的《中华经典古籍库》,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展现中华古籍数据,将在现场为读者演示使用方式。此外,国学馆特设“大师书房”,以国学经典和古今研究国学的名家著作为主,配以文房雅玩,打造文人读书空间,读者可现场体验高雅的读书环境。
书展期间,国学馆特设“七天七堂国学课”活动,邀北京大学教授辛德勇、复旦大学教授傅杰等7名学者为市民读者开设国学课。其中,历史学家樊树志将携新作《重写晚明史:新政与盛世》,讲授“张居正改革”。
主会场
这些年来,上海展览中心2万3千平方米的展厅早就成为了盛夏里书香浓郁之处,书展的面积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热情的读者和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
上海出版主力军世纪出版集团的展馆,今年整体布局与往年都有很大转变。以前观众从一楼步入东一馆的二楼,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大片耀目的红色展板,而今年整个世纪出版集团以米黄色调为底色,雅致低调,更接近于一个书展现场的“最美书店”。
而上海书展的“美”,不仅仅止于一眼望之的外观。
上海展览中心的东一馆一楼增设了文学馆,二楼则借用上海古籍书店和上海图书公司的资源,新开了国学馆。原来的西阳光篷音像馆改成了国际馆,中国国际出版集团首次组团参加上海书展,就在此落户。
在展览中心一楼,还有一批实体书店参展,比如今年第一次参加上海书展的西西弗、衡山和集。“他们关注上海书展,关注上海图书市场很多年。做好分会场之外,实体书店提出积极加入主会场的参展过程,主会场的关注度比分会场更高,对于品牌展示的作用更大。”吴军说。实体书店都有各自的学术特点、销售特色,是对书展的有益补充。
考虑到大量青年读者的网络消费习惯,今年上海书展首次尝试网络售票,从8月1日起,在上海文化云平台上接受预订。同样考虑到不习惯上网的中老年读者,开展前,新华书店门市有预售票,书展期间在延安中路和南京西路的进口也都同样设有现场售票。书展票价保持日场10元,夜场5元不变。
编辑:张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