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报道】
8月20日上午,上海书展设在友谊会堂一楼的“课堂”安静开场,在手语翻译的配合下,复旦大学姚大力教授带着观众一起,就《史记》与司马迁做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上到白发老人,下至学龄儿童,还有一群通过网络预约报名的听障读者,每个“学员”都听得认真,时而会心一笑,时而凝神思索。偶尔有人进出,也自觉放慢脚步,轻轻地开门、关门。散发着思想芬芳的宁静,和不远处书展主会场的熙熙攘攘形成一动一静的奇妙呼应。
有读者说,上海书展就是一个大的“文化场”。在这里,阅读,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概念;书香,是一种凝聚思想的氛围。书展聚力打造国学馆,让这块文化“磁石”的吸引力更强。
这天,90分钟的课程下来,来自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的手语翻译员唐文妍很感动。这已是她连续5天为上海书展首次设立的国学馆特别项目“七天七堂课”担任现场手语翻译,观众的热情和专注让她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有价值。每天,无论台风、暴雨和骄阳都没有阻止读者的到来,现场100个座位坐满后,很多读者自发按序排队站立听课。她还注意到,有几位听障读者每天都到场。当然,也有普通读者和学生读者每天到场。甚至有一位读者每天都争取到场在固定的位置听课,像在学校教室上课一样。
姚大力也很开心。尽管讲过无数遍《史记》和司马迁,接到主办方的邀请后,他还是认真做起了功课,准备了近百页的PPT,只为和现场读者更好地交流。讲座开始前,主办方要求每位嘉宾为读者准备一句寄语,由上海图书公司制作书签和万次章,给读者盖印和留念。“守望传统,就是守望良知。”姚大力想了想,写下这句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作为“七天七堂课”的首场开讲嘉宾,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傅杰特别愿意和读者重温这句话。8月15日,上海书展首日,他从《论语》开篇第一句话说起,用“从《论语》看孔子的学习观”开启第一堂课。
“学而时习之,学和习在孔子的年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学是第一步,习是第二步。就像现在的网络时代,大家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但如果不经过自己的咀嚼,不经过‘习’的这一步,这些知识就不可能转化为你自己的东西。”傅杰的讲述让读者频频点头。傅杰说,选择这一角度与读者交流是有意为之,“与书展的阅读推广主题结合,缩小了范围,利用这一堂课的时间,尽可能为阅读活动推波助澜。”
“上海书展是一个奇迹。”傅杰说,“至今我都搞不清楚这个奇迹是如何发生的,但从我去过的各地书展来看,像上海书展一样拥有这么多热情读者的,独一无二。”对于迎来第15届的上海书展新设国学馆、开讲国学课,接到邀请的傅杰用“随便把我安排在哪一天”的实际行动表示支持。在傅杰看来,这不是一个兴之所至的活动,从内容的丰富程度,话题角度涉及文学、史学各领域来看,是一个下了很大功夫的策划。
作为今年书展的新板块,300平方米的国学馆设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新旧版线装书”“《中华经典古籍库》数据库”“大师书房”等分类,汇聚54家出版社,呈现了5000余种国学类图书。活动承办方上海图书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受上海书展组委会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委托,上海图书有限公司策划国学馆“七天七堂课”系列国学讲座,充分发挥“上海学生阅读联盟”重要阅读推广平台“青衿书苑”承办方的优势,线上线下聚力打造“国学馆”品牌。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华书局等出版社的社长总编们共同出谋划策,反复讨论,遴选出国内文史领域的一流专家学者作为主讲嘉宾。
此番打头阵的傅杰谦称自己是“抛砖引玉”,紧接着是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国刚带领读者探索《资治通鉴》中的“正”与“奇”。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辛德勇解析流传千古的《燕然山铭》,诗词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刘永翔教授带来题为《诗与好诗》的讲座,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引驰主讲老庄也是他的拿手戏。复旦大学教授姚大力就《史记》“与司马迁对话”,明史专家、复旦大学教授樊树志将以“张居正改革漫谈”为“七天七堂课”压轴,和读者一起从历史故事中鉴往知来。
这个“课堂”既面向大众读者,又重点关注学生,为了惠及更广大读者群众,还特别邀请手语专家进行现场手语翻译,让每一位想要阅读的读者都能接触到最经典的内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配备手语翻译,“七天七堂课”通过网络实时直播,第一堂课的网络互动人数接近3万人,主会场“世纪馆”展区的收银条上还印有“七天七堂课”二维码,所有购书读者都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回顾以往活动。
东方卫视主持人骆新也在听众席中。他笑称,虽然担负着每堂课后与主讲嘉宾互动的“工作任务”,更多的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心”,毕竟能在7天的时间里连续接受七堂成体系又由一流专家讲授的国学课,机会十分难得。
“上海书展的各类活动越来越向阅读引领转向,嘉宾们来书展不是为了简单地签售几本书,更重要的还是吸引不同兴趣的读者投入阅读的怀抱。这也是‘七天七堂课’的灵感来源,书展7天,为何不利用每天一堂课的形式,让引领读者进入中国传统文化世界的聚焦点更加明确?”骆新感慨,“七天七堂课”大概是今年上海书展延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活动,但更希望的是,这种影响能在书展7天后继续下去,让传统文化的声音传得更远,更加深入人心。
编辑:张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