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湾汉简》:西北边塞历史的重要拼图(书人书事)

发布时间:   作者:张德芳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由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分中心等单位研究整理的《地湾汉简》由中西书局出版了。

地湾,听起来是一个毫无特色的地名,却以出土大量汉简而闻名于世。1930年,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成员贝格曼在居延地区的近30个地点掘获汉简10800多枚。其中甲渠侯官遗址(俗称破城子)出简4422枚,地湾出简2383枚,地湾出简的数量仅次于破城子。当年的发掘结束后,1万多枚汉简分装12个木箱由驼队运往北京,并由马衡等人开始整理。因为抗日战争爆发,居延汉简随后的保护、整理、出版经历了非常曲折的颠沛流离,从北京至香港再至美国国会图书馆,直到1965年运抵台北的“中研院史语所”。最近居延汉简被重新扫描、详加订正后重新出版,预计今年五卷本都会出齐,当年的地湾汉简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得以呈现。而此次出版的《地湾汉简》主要是1986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地湾遗址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的收获。

1986年9月23日至10月24日,整整一个月,刚刚从甘肃省博物馆分离出来的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前多次深入居延地区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集中对地湾遗址进行了再次发掘。此次发掘自始至终都是在时任所长岳邦湖先生的组织下进行的。工地发掘人员有吴礽骧、任步云、马建华三位先生。当时,开掘探方59个,发掘面积1800多平方米。为了使读者能更多了解当年发掘的有关信息,书后附有吴礽骧、任步云两位先生的发掘日记。日记一天都不落,图文并举,严谨而生动有趣。如今30多年过去了,岳邦湖、吴礽骧、任步云等先生已经作古,但他们的发掘和研究成果,为我们今天的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根据汉简的记载,两千多年前这里是肩水都尉下属之肩水侯官的驻地,一座西北边塞通往居延地区的军事要塞。时至今日,雄伟的障城巍然屹立,以阅尽人间春色的姿态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人墨客。他们来此凭吊历史,回望那段让人充满遐想的过去。

地湾遗址,南距甘肃省金塔县航天镇34公里。遗址往西70米处,就是著名的额济纳河。它发源于祁连山,由西南向东北流淌而过。今天的额济纳河由上游经过张掖、临泽、高台的黑河和西南经酒泉的北大河汇流而成。两汉时期,今天的黑河称羌谷水,北大河称呼蚕水,额济纳河称弱水。汉代的居延防线呈“丫”字型,很多要塞都是沿着弱水两岸分布的,从北向南有殄北塞、甲渠塞、广地塞、橐他塞、肩水塞等。地湾遗址与它们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

特殊的位置决定了地湾遗址出土汉简内容远较其他同类遗址复杂。书中收录的803枚汉简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典章制度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这些汉简中有51例含明确纪年信息,最早是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最晚为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即公元27年,百余年间年号保持连续,这印证了一个史实,即从西汉昭宣至新莽时期,中央政府对河西地区实施了稳定而有效的行政管理和军事防御。

从文书内容来看,日常的勤务记录、邮件传递记录非常多。既有中央与地方郡守、都尉、属国等上级机构下发的文书,又有肩水侯官与上级机构、与张掖郡所辖县乡亭等机构之间的往来文书;既有制书、诏书、府记、除书、爰书、檄书、行塞书等文书,又有“甲卒稟名籍”“吏受奉名籍”“四时荚谷簿”“田四时谷簿”“亭邮障隧簿”等簿籍,这些内容堪补史籍记载之缺。

这批汉简的最初释文是由何双全、张俊民等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完成的,此次《地湾汉简》的编排以当年发掘之探方为单元,分彩色照片和红外线图版两个部分,释文附于每简图版之后,非常方便研究学习。

《地湾汉简》是继《居延汉简甲编》《居延汉简甲乙编》《居延新简》《额济纳汉简》《肩水金关汉简》之后,又一有关汉代居延地区出土简牍的大型专题整理成果,它凝聚了几代学者的文化担当,数易其稿,必将泽惠后学。


编辑:职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