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的“狂飙年代”

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中国嘉德拍卖

131

吴冠中的一生体现了二十世纪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进程。他于1947至1950年间赴法求艺,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时受西方印象派大师大胆、强烈的表现形式启发,结合此前在杭州艺专所接受的「东西融合」的艺术理念滋养,开启一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美学探索之路;在承接其导师林风眠对于中国水墨画的现代性革新的基础上,于70年代展开对「形式美」与「抽象美」的深入研究,不遗余力推动现代绘画的革新,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向现代转型的进程中人尊敬的先行者!

132

40年代 吴冠中于法国留学期间在卢浮宫前留影

人生若只如初见

吴冠中九〇年代美术馆级油画经典

《遗忘的雪》

京郊白花山,山高天寒,五月天,山下的桃花早已凋谢,山上春寒料峭,花蕾初吐。在密林间探幽,突然发现一大片厚厚的积雪,像是山涧的源头。因被包围在幽暗的丛林深处,残雪显得分外地白,白得分外孤独,春天遗忘了她,她被遗忘在去年的冬天里。—— 吴冠中《遗忘的雪》

133

Lot 45

吴冠中(1919-2010)

遗忘的雪

油彩 画布 | 一九九六年作 | 91×100 cm

Wu Guanzhong

FORGETFUL SNOW

Oil on canvas | Painted in 1996

出版

1996年,《吴冠中画选:60年代——90年代》,中国三峡出版社,北京,第134页

1999年,《中国名画家精品集——吴冠中》,河北教育出版社,河北,第65页

1999年,《1999 吴冠中艺术展作品集》,广西美术出版社,南宁,第43页

2003年,《吴冠中——山水屐痕》,广西美术出版社,南宁,第104页

2007年,《吴冠中全集:第三卷》,湖南美术出版社,长沙,第140页

展览

1999年11月5日至12月2日,「1999 吴冠中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来源

2001年11月4日,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拍品编号169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估价 ESTIMATE:

12,000,000 –18,000,000

里程碑的写照:集人生风格之大成

1996年5月,吴冠中携夫人朱碧琴一同赴北京郊外百花山写生,山顶林木深处一湾冰冻溪流上覆盖的厚厚积雪,犹如「隐藏的美人」般,吸引了他的目光,作品《遗忘的雪》便孕育而生。他前后共绘制过四幅「遗忘的雪」,前两幅分别为在百花山观景即日所作的小幅油画及水墨写生稿,是次上拍的《遗忘的雪》乃艺术家在汲取前两幅画稿之精髓的基础上,经深思熟虑后所作的大幅油画,充分彰显了其90年代所言的「水陆兼程」的艺术高度,即在油画(行陆路)及彩墨(走水墨)两方面均至达创作的巅峰!次年,吴冠中又在此件油画作品基础上用彩墨再次构绘,幷捐之赠予新加坡美术馆典藏,突显艺术家对该作尤为看重的特殊情感,以及份量十足的艺术价值。

134

《遗忘的雪》收录于艺术家全集之中,另有诸多重要出版纪录

《遗忘的雪》为近年鲜见于市的吴冠中大尺幅油画作品,收录于艺术家全集之中,另有诸多重要出版纪录,谓集吴冠中九○年代创作风格特色之大成的人生代表作。创作完成后,由艺术家亲自挑选参加1999年中国美术馆为其举办的大型个展「吴冠中艺术展」,此展为中国政府首次以「文化部」官方名义为在世艺术家举办的个展,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中有着重要的里程碑要义。之后,该作由海外资深藏家悉心购藏,时隔17年后,今秋现身香港嘉德拍场,实属藏家之幸!

135

1999年 ,吴冠中与家人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吴冠中艺术展」开幕式上

对景造意:成就斐然的「形式美」探索

水天中曾感叹:「吴冠中的画与同时代主流画家的画有明显的不同—他不是为宣传某种政策、体现某一思想、纪念某一事件而画,而是为探索绘画的形式,营造情调和意境,以『摆脱一切客观利害约束』的心态作画。他的这种观念,历经风风雨雨之剥蚀而不变。」进入90年代,吴冠中的创作如同「大江入海」,在历经数十年耕耘后,将画面的形式美感打磨至一个更加开阔浩荡的视野与境界,《遗忘的雪》便凝聚了吴冠中一生对「形式美」的思考成果。

136

《遗忘的雪》作品局部

《遗忘的雪》中,艺术家采俯瞰与仰视两种视角,通过中景式聚焦构图描绘了深林环雪的山顶一隅。皑皑积雪自中心向四周覆盖,将密林切割成环状绕其四周,连系着远景的山峦与前景的山石,蜿蜒伸展中隐藏着运动的脉络、气韵的流转,使画面呈现出「回环往覆」的动感。类似环型构图常可见于吴冠中创作之中,发展至《遗忘的雪》中,该形式不再为客观写景,而转为服膺于艺术家主观意境上的塑造。雪被围绕于林中成为主角,似与世隔离般贴合了艺术家心中「遗忘」的感官表达,展现出吴冠中在90年代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审美、着力展现人生感悟的形式追求。

137

吴冠中《遗忘的雪》

油彩 画布 51x61cm

1996年作

私人收藏

此作为《遗忘的雪》(拍品编号45)的创作写生油画小稿

初生绿意的树干枝丫于积雪四周展姿而出,斑驳细碎的笔触点染出树枝的粗糙质感,亦勾勒其曲折清奇、疏朗伶伫之形态。树干前后错综、由高至矮,表达了空间之深邃、地势之起伏,其姿竪立向上,与瀰漫其间的横展积雪构成视觉制衡的同时,铺陈出「春生」与「冬逝」的意蕴,以西方表现形式达到石涛所谓「笔锋下决出生活」之意境主张。背景中平涂、薄质的油彩肌理如水墨般的流畅轻灵,刻画出山间的氤氲雾气;纤细轻盈的线条飞舞枝头,「东风梳弄柳丛」之姿跃然而出;星星细点的嫩蕊点缀桠尖,与左下大笔顿点的零星白雪构成呼应。艺术家通过炉火纯青的技法,驾轻就熟的以点、线、面的交织布局,塑造出画面内蕴意涵的形式美感,展现如范宽般「对景造意,不取繁饰,写山真骨,自成一家」的画中精韵。

空灵意涵:风筝不断线的「抽象美」

吴冠中曾在《绘画的形式美》一文中强调「美感之产生多半缘于形象结构或色彩组织的艺术效果」。《遗忘的雪》便以凝练的用色进一步突显纯净静美的画面气氛。吴冠中喜用「白」,称其为最美的颜色色,故「白墻」、「白雪」成为其笔下最具代表性的元素。

138

吴冠中《双燕》

水墨 纸本 68.7×137.2cm

约1981年作

私人收藏

《遗忘的雪》中,画面中央的大片积雪仿佛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既有写景之用,呈雪的皓白纯洁之色;又作抽象意境的传达,展「白」的空灵纯净之美。与80年代其笔下「江南白墻」中的大面积薄质平涂的「白」不同,《遗忘的雪》中,艺术家在积雪上、中、下方均叠加了数笔厚重笔触,形成色阶变化的光影效果,以及起伏跌宕的肌理质感。白雪之白中,油彩的绵密递变,传递出生命流动的节奏,「虚而不虚」之间,将风景提升至美感的高妙层次,透射出澄明通透的精神意境。

139

《遗忘的雪》作品局部

环绕白雪的山林被艺术家意象的以灰色调铺就,突显其90年代喜用灰、白营造虚实、明暗对比的习惯。褐黄的大地色调在灰与绿中若隐若现的调和过渡,制造出山中尚处半梦半醒、暧昧涌动的春意。初冒新芽的各色花蕊,则通过明黄、翠绿、朱红、嫩粉色彩点抽象式的镶嵌,形成如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抽象画中的色律动感,传递出生命觉醒的活力,细节处侧观出吴冠中「风筝不断线」的核心艺术价值观。

有我之境:「水陆兼程」的心象风景

与写生稿和此后新加坡美术馆所藏的水墨作品相较,本件《遗忘的雪》在构图上更为洗练,既在大面积平涂的技法中深得如北宋大师郭熙《早春图》中山水深远、寒林虚空的要领,又在局部细节处利用油彩肌理打造视觉层次,打造出莫内(Claude Monet)《睡莲》中的光影变化,在平面的虚实之中加入三维空间的疏密映衬,缔造出白花山间深邃幽静与积雪新绿气韵交融的空灵画境,可谓动静结合,浑然天成。

1310

吴冠中《遗忘的雪》

彩墨 纸本 91x100cm

1997年作 新加坡美术馆典藏

此作为吴冠中以《遗忘的雪》(拍品编号45)为原型再次创作的水墨稿,完成后亲赠于新加坡美术馆和典藏

而在用色上,此作也更趋单纯内敛,山、树、花、石、均脱离了写实追求,将水墨点彩的色彩之释放,吸收在油彩的厚实之中,展现更贴近艺术家近耄耋之年的坦然、从容的心境。

遗世独立:「雪」鉴初心的艺术回望

吴冠中对「雪」情有独钟,谓其是难得的形式和内容统一的美之构成,他一生不断挖掘「雪」的形式美,留下如《北国风光》(1973)、《北京·雪》(1975)等诸多美术史经典,成为其个人艺术追求的理想化身。

1311

吴冠中《春雪》

油彩 画布 135x85cm

1979年作

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

《遗忘的雪》中,艺术家将本应由自然季节交替而消融殆尽的一方积雪,安排为画面主角,与五月春光相悖,构成强烈的存在感,藉由「遗雪」流露心头对昔日时光的的追忆,体现出年迈者对人生一去不复返的眷恋情愫,在展露白雪落寂之美的同时,吴冠中结合中国传统绘画讲求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用暗蕴四周的生命力及春的气息,传达自我拥抱、释怀「遗忘」的感悟,他将「雪」于画中凝固为永恒的静美,亦如其对「美」永不停歇的追寻。

在寻找「美」的道路上,吴冠中收获形式多元的艺术语言与手法,却在精神境界上更加质朴与单纯,偶遇的白雪亦如其对绘画的初心写照。当遗忘入画,便生永恒,我们似乎听见他对艺术、对美的坚贞誓言:「人生若如初见」,还要再将自然之美寻一遍。

形生万物,景中含情

吴冠中的水墨写意之趣

为了探索生活中和大自然中的美感,数十年来我几乎年年背着画箱走江湖,用绘画来表达对祖国的情意,画者不同于旅行家,在母亲面前,我不愿只是过客,我要投入她的怀抱来感触她的体温和心跳。—— 吴冠中

1312

80年代 吴冠中在绍兴写生,无论何时何地吴冠中都备有速写笔纸,以便随时捕捉眼前景物之形

作为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中一位独具意义的人物,吴冠中擅长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景致中,以「笔墨当随个人」的独立精神捕捉瞬间的情感刺激,以「融景于形」的画面表达将艺术人格外化于万物,使作品体现出独特的东方审美情怀。本次香港秋拍所呈现的一系列纸上臻品,即为此艺术特点之表征。

生活中的大千世界

1313

Lot 43

吴冠中(1919-2010)

赶集

彩墨 纸本 | 一九八三年作 | 44x33.5 cm

Wu Guanzhong

VILLAGE STREET SCENE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 Painted in 1983

出版

1985年,《吴冠中国画选第三辑》,四川美术出版社,成都,第19页

来源

2006年5月29日,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拍品编号965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估价 ESTIMATE:

HK$ 950,000 – 1,500,000

进入八十年代,吴冠中在中国画的创作上进行了更多元的实验性表达,他突破传统束缚,以新颖的表现形式传递朴实的生活情感,作品《赶集》(拍品编号43)即为此阶段创作的杰出代表。

1314

作品《赶集》收录于1985年四川美术出版的《吴冠中国画选第三辑》画册之中

作品通过浓厚的人文主义气息笔调,描绘了一座山间小城中热闹的赶集场景。画面以浓淡色调区分出远山与近山的现实层次,平展的用笔与单纯的赋色不仅突显出群山的宏伟气势,更体现出「不求形似求生韵」的诗心,并使画面带有生动的节奏感。而山下茂盛密集的树丛则以浓重的笔墨点染,突显出其苍翠欲滴及生长的态势,爲整幅画面带来无限生机,并将观者视线引入下方充满生活气息的关键场景一一赶集。分列在道路两旁的排排平房将中央的街景压缩到狭窄的纵向空间,愈发突显出集市场景的热闹非凡,往来行人摩肩擦踵,使观者仿佛能够穿过画面听到市场上的叫卖声,同时感受到艺术家内心生活的痕迹、灵动的思考与敏感的心绪。

吴冠中以色彩鲜亮的人群描绘,使其所在的街道成爲观者的目光焦点,幷将观者的视线引向画面深处,在自然山景的映衬下,以色彩的变化爲画面增添了轻快的节奏,而远处挥洒的墨点则突显出作者在创作中的自由愉悦心境,使作品以中西结合的水墨实验和深入生活的情感体悟,将大千世界中饱含生活情味的景象尽现世人眼前。

日升日落中的笔墨华章

1315

Lot 44

吴冠中(1919-2010)

日出

彩墨 纸本 | 34x38 cm

Wu Guanzhong

SUNRISE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出版

1984年,《天南地北》,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第62页

来源

1993年10月19日,荣宝斋(香港)中国近现代字画拍卖会,香港,拍品编号112

现亚洲私人藏家直接购自上述拍卖

估价 ESTIMATE:

HK$ 360,000 – 450,000

「梦断天鸡喔,起看旭日升。遥闻青海沸,瞥见彩云腾」,初日的朦胧意象曾引发无数创作者的遐想,《日出》(拍品编号44)即为吴冠中以日出印象为题所完成的代表作,画面中,锋芒初现的红日现身山头,为晨曦的连绵山峦带来勃勃生机,巍峨厚重的山峰层峦叠嶂,以浓淡相间的山色拉开了整幅画面的辽远空间,与清晨迷蒙的天空形成微妙呼应;吴冠中在此幷未纯粹描画自然之景,他在画面下方以重色染出座座房舍,从而在壮阔的自然之境中点明「人」的存在,在天地间突显出日常生活的平凡之美。

1316

作品《日出》收录于1984年上海文艺出版的《天南地北——吴冠中》画册之中

吴冠中在《日出》中大胆地将色彩减到最低限,以近乎单色描绘的群山与房舍,突显出后方日出的壮阔瞬间,沉稳有度的笔触透露出画家在喧闹中的那份宁静与超然,吴冠中摆脱了形与色的束缚,却使画面显示出即兴的表现力,反映出一种「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探索精神和自由心境。

情景交融下的独属心印

1317

Lot 41

吴冠中(1919-2010)

风景

钢笔 墨 纸本 | 31x41 cm

Wu Guanzhong

LANDSCAPE

Pen and ink on paper

来源

前西班牙驻日本大使旧藏

欧洲私人收藏

估价 ESTIMATE:

HK$ 30,000 –90,00

而《风景》(拍品编号41)与《城市一景》(拍品编号42)则为吴冠中在各地写生中所作的速写小品。两件作品来源有序,分别盖有甘肃、广东及广西文物商店印章。《风景》中,吴冠中以流畅率性的线条描绘了古松苍劲有力的挺拔样貌,寥寥数笔而形体毕现。粗细相间的线条拉开了近景与远景的距离,赋予画面生动的节奏感。

1318

Lot 42

吴冠中(1919-2010)

城市一景

钢笔 墨 纸本 | 41x30 cm

Wu Guanzhong

CITY VIEW

Pen and ink on paper

来源

前西班牙驻日本大使旧藏

欧洲私人收藏

估价 ESTIMATE:

HK$ 30,000 –90,000

另一件《城市一景》则将观者视线转移至高楼林立的都市生活,艺术家用一条穿越重重大厦的无人小径,烘托出都市中的清静时光,使上方高耸入云的现代建筑群同下方穿肠而过的简洁小道形成繁简对比,显示出深厚的构图与布局功底。


编辑:职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