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有云:“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处暑”即“出暑”,暑热渐消,凉风袭来,如此秋高气爽时节,却总能触发人们别样思绪。正如文人墨客借诗词歌赋直抒胸臆一样,历朝历代,也有不少画家大师妙笔生花,寓情于秋景中。
【五代】
五代 巨然 《秋山问道图》
此图选自《经典100——中国古代绘画100幅》
高远幽深的秋日山景,一峰高耸云霄,中部两山合抱,山麓溪畔,重峦叠嶂,秀润可爱曲径通幽处,茅屋数间,主客端坐于堂,令观者肃然感觉到场景之超尘脱俗、幽深静谧,感觉到禅宗宣扬的清澈澄明的禅心与空寂温静的大自然的融合。
【辽】
辽 佚名 《丹枫呦鹿图》
此图选自《经典100——中国古代绘画100幅》
北国秋日,鹿群在林间嬉戏。画林木茂密,丹黄掩映,群鹿楼息其间,或立或卧,或隐与林内,或立与林际。居首者为有角雄鹿,似闻惊警,群鹿亦皆侧首注视一方。
【宋】
宋 赵伯驹 《江山秋色图》(局部)
此图选自《青绿山水画技法》
山重水复, 竹林乔木,楼观屋宇, 山庄茅舍,骡纲行旅, 画风精密不苟,设色艳丽和谐,章法严谨,造型准确生动, 体现出宫廷画院艺术特色。
【元】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此图选自《经典100——中国古代绘画100幅》
描绘了济南郊外两座名山的秋景。画中平川洲渚,红树芦荻,渔舟出没,房舍隐现。绿荫丛中,两山突起,山势峻峭,遥遥相对。作者用写意笔法画山石树木,脱去精勾密皴之习,而参以董源笔意 ,树干只作简略的双钩,枝叶用墨点草草而成。山峦用细密柔和的皴线画出山体的凹凸层次,然后用淡彩,水墨浑染,使之显得湿润融,草木华滋。可见赵氏笔法灵活,画风苍秀简逸,学董源而又有创新。
元 王蒙 《葛稚川移居图》
此图选自《人美画谱·王蒙》
层峦叠嶂,近景人物古朴有趣。用笔工细,用墨层次分明、浓淡相间,设色丰富,以赭石、藤黄、朱砂和朱磦等点染。尤其是双勾夹叶填色的运用,使得全图秋意盎然。
【 明】
明 董其昌 《秋兴八景图》节选
此图选自《最美中国画100幅》
描绘了董其昌1620 年秋泛舟吴门、京口等地途中所见景色,峻拔的山头,沉重的石块,深邃的溪谷,弥漫的烟雾。既有江南景色、水乡情调, 也有江上景色。
【元】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此图选自《经典100——中国古代绘画100幅》
描绘了济南郊外两座名山的秋景。画中平川洲渚,红树芦荻,渔舟出没,房舍隐现。绿荫丛中,两山突起,山势峻峭,遥遥相对。作者用写意笔法画山石树木,脱去精勾密皴之习,而参以董源笔意 ,树干只作简略的双钩,枝叶用墨点草草而成。山峦用细密柔和的皴线画出山体的凹凸层次,然后用淡彩,水墨浑染,使之显得湿润融,草木华滋。可见赵氏笔法灵活,画风苍秀简逸,学董源而又有创新。
元 王蒙 《葛稚川移居图》
此图选自《人美画谱·王蒙》
层峦叠嶂,近景人物古朴有趣。用笔工细,用墨层次分明、浓淡相间,设色丰富,以赭石、藤黄、朱砂和朱磦等点染。尤其是双勾夹叶填色的运用,使得全图秋意盎然。
【 明】
明 董其昌 《秋兴八景图》节选
此图选自《最美中国画100幅》
描绘了董其昌1620 年秋泛舟吴门、京口等地途中所见景色,峻拔的山头,沉重的石块,深邃的溪谷,弥漫的烟雾。既有江南景色、水乡情调, 也有江上景色。
清 王翚 《仿古山水册 之七》
此图选自《人美画谱·王翚》
此图取刘松年法,描绘了秋日下的楼宇宫殿,局部山石提染浅淡石绿,以大面积赭石和汁绿衬托,使画面工而不匠,明快而富有书卷气。
清 袁耀 《秋稔年图》
此图选自《青绿山水画技法》
此图描绘山庄秋天的景色。村舍环绕于绿色山树中,茅庐内村人闲适,近处一牧童放牛于缓坡之上;远山高耸,突兀奇绝,烟云缭绕。设色青绿,构思精巧,结构准确,层次分明,显现出作者精于刻画的写实功力。
清 刘度 《白云红树图》
此图选自《青绿山水画技法》
此图以没骨法绘青绿山水。画面悬崖接天,山势奇特,云烟缭绕,流动飘渺,着色浓重,再现了山川恬静、奇幽的秋日美景。
清 髡残 《秋山幽静图》
此图选自《人美画谱·髡残》
这张画灵动、飘逸。画法和构图更倾向于宋人的感觉。勾皴坚实肯定,烘染较多。
【近现代】
张大千 《巫峡清秋》
此图选自《青绿山水画技法》
此图为巫峡秋景,危岩峭壁,山势险峻,远山呈褐红色,船行江中,云雾缭绕,使观者如行江中,身临其境,为巫山险绝而叹奇。
李可染 《万山红遍》
此图选自《最美中国画100幅》
此画取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诗意,为体现出气势磅礴的诗词意境,画家采用北宋式的“全景山水”构图,并以朱砂、朱磦等矿物颜料入画,色彩浓丽、厚重,产生了传统中国画不易出现的雄浑而热烈的效果。
编辑:慕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