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三伏天来临,唐代诗人杜甫曾有诗云“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估计也是赶上三伏天了,不过他又说“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虽然高温难耐,盛夏却也有诸多美妙,恰如“星繁愁昼热,露重有荷香”,亦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些美妙,都被古人一笔一笔地绘入画中。看来,桑拿天里最好的消夏方式,自然是细细欣赏这些记录了夏日美好的珍贵画作了。跨越时空,我们依然可以感同身受古人心头的清凉夏。
《莲塘泛舟图》页 宋 绢本设色 佚名
画面长松密林,坡陀水阁。水阁内二女子,一执扇闲坐,一凭栏眺望,坡下莲塘,一女泛舟而来。图页中的水阁以细笔勾勒,刻画精微,设色淡雅,虽大不盈尺却美仑美奂。此图高度写实的绘画风格继承了北宋画院的传统,而莲塘的迷濛与空灵增添了画面亦真亦幻的抒情效果。
《草堂消夏图》 宋 佚名
杨柳树下,微风拂来,好生凉爽!邀约三两好友,在林间茅屋中席地而坐,赏荷聊天,再惬意不过了!
《纳凉观瀑图》页 宋 绢本设色
清溪一湾,溪畔水阁掩映在蓊郁的翠树秀竹之中,背景峭壁坚崚,飞瀑如练,溪流急湍击石,清波拂岸,充满着夏日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水阁之中一高士白衣袒胸踞席而坐,凝视潺湲,若有所思,颇有“坐看云起时”之态。
《夏木垂阴图》轴 明 董其昌 纸本墨笔
树木主干苍劲高耸,枝叶繁茂蓊郁。构图简洁饱满,用笔老辣迅疾,墨色浓淡得宜,生动地表现出林木枝叶纷披的景象。又以长披麻皴皴染山石,皴与染相结合,加上浓重的苔点,使得长满青苔的山石因而具有湿润的质感。在墨色的运用上,整幅画面主要以浓墨与留白相对比,黑、白、灰关系明确,营造出清爽明丽之氛围,使观者似乎感受到夏日树荫之中的凉爽清幽。
《江亭避暑图》扇页 明 沈周 金笺设色
“池上一亭好,夕阳松影中。正无避暑地,认是水晶宫。”图绘夕阳下,高士策杖至江亭避暑的小景。扇面构图为左右开合式,设色以绿色为主,其青翠明洁的色调与简约的景致相呼应。清爽、平淡的审美意趣与消除烦燥求得清凉的避暑主题相契合,烘托出远离市俗寻幽独行高士其清逸雅淡的心境。
《竹梧消夏图》 明 仇英
寻一片幽静的竹林,听风吹过竹叶刷刷的声音,霎时间,凉爽由表及里,从心而发!
《柳荫高士图》 南宋 佚名
画中树下一翁,席以豹皮,前置一手卷,一盏酒,老翁袒胸赤足,头戴葛巾,所着也裲裆,双目凝神下视,实已醺醺然微醉矣。从画中服饰及坐具、酒具上看,显然是画晋人,后人据此推测为陶渊明。
《凉亭消夏图》 元 倪瓒
画面淡寂舒朗,天边大雁飞过,近处树下凉亭内,两人许是把酒言欢,或是谈天说地,惬意!
《美人消夏图》 明 宋旭
塘中荷叶田田,岸边烟树迷离,清幽静谧,景色宜人。一女子半卧于榻上,一柄扇在手,赏窗外莲叶何田田,另两位女子凭栏相望,令人不禁想起北宋诗人苏轼的佳句“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尽显湖边柳岸幽居的情趣。
《凉亭消夏图》 明 仇英
仇英的青绿山水,让人一眼看过去就觉得凉爽,青绿又是冷色调,作为消夏图来讲,再合适不过了。
《纳凉图》 明 文徵明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文征明的纳凉图颇有高士隐逸山间的味道。
《江村消夏图》 清 石涛
做一山野隐士,闲时趟趟河水,就地而作,望山川树木,听泉间流水,心静自然凉。
《骊山避暑图》 清 袁江
骊山的地势成就了它的阴凉,画中虽难以见清晰人影,但这就山势而直耸云霄的亭台楼宇,想必人都在里面避暑了。
《清凉环翠图》 清 龚贤 纸本设色
此图即描绘龚贤所居的清凉山实景。画面大江开阔,古城环绕,山峦起伏绵延,清凉台隐现于云雾之间。画中未见人,想必都在屋中避暑吧。
编辑:慕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