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报喜(油画) 达·芬奇
抱银貂的女子(油画) 达·芬奇
女子头像(素描·局部) 达·芬奇
【艺海撷英】
近日,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联合呈现的全球艺术教育推广项目中国首站“达·芬奇的艺术:不可能的相遇”于央美美术馆拉开帷幕。今年正值达·芬奇逝世500周年,全球范围内正在举办或筹备各种纪念活动,本次展览作为中国纪念达·芬奇系列活动之一,将收藏在卢浮宫、乌菲奇美术馆、梵蒂冈博物馆等世界重要美术馆的17件达·芬奇经典代表作品,通过高清拍摄和仿真原大输出技术进行高质量复制,高度还原画面质感与色调色温,集中重现了达·芬奇最重要的艺术创作遗产。
《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令人遐想,《最后的晚餐》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耐人寻味,《施洗者圣约翰》中人物简单的肢体动作饱含启示,《岩间圣母》将一场神圣的会见刻画得宏大而深邃……艺术巨匠达·芬奇为世界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艺术财富,众所周知,他是14至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思想文化运动中杰出的代表。作为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的智者,除了在为世人熟悉的绘画领域,达·芬奇在音乐、建筑、数学、几何学、解剖学、生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气象学、物理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在很多画册上都看过达·芬奇的作品,但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地观察其中的细节,经过高清还原的《最后的晚餐》,就连桌下众多人物的脚部都清晰可见,实在是让人大开眼界。”一名参观者坐在美术馆为大家准备在画前的蒲团上,对着作品入神观看。眼前的复制作品《最后的晚餐》吸引了许多参观者的目光。站在这幅创作于米兰的世界名作前,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它已经处于一种极度缺损的状态。当年,达·芬奇为了使画面达到逼真的自然效果,没有使用佛罗伦萨“湿壁画”画法,而是采用将蛋清和油画颜料混合使用的特殊技法,这导致了作品的状态逐渐恶化,迫使后世数代修复者对其不断进行修复干预。可以说,如今存世的这幅作品,在反复剥落、修补和润色中,只剩下不到50%的达·芬奇真迹。画面中,耶稣的预言话音刚落,引起了桌旁使徒们的惊讶、愤怒以及一系列身体和心理上的活动,如同一场精神风暴席卷了整个场域。
作为卢浮宫镇馆之宝之一的《蒙娜丽莎》同样是此展的亮点。这幅世界名作有着太多的故事和传奇,以至于即使去往卢浮宫,也难以挤进从世界各地前来瞻仰的人潮,一睹其真容。展厅内,1∶1大小的复制品在聚光灯下显得庄重而宁静,画面上清晰的龟裂纹让人感叹时光的飞逝。谈到《蒙娜丽莎》,也许在场的每个观众都能说出一些相关信息,但关于这幅作品几乎没有什么是可以确信无疑的。我们只知道,达·芬奇用极其高超的技法,以精细的重叠层次去描绘了一个女子,她那神秘的微笑以及她所身处的广阔而充满生气的自然环境令人无限赞叹,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人去评说。
《天使报喜》中,年轻的达·芬奇因为经验相对不足而在透视画法上表现得不那么完美,评论家们经常提到这一点。但这并不影响画中人物沉浸在一种通透而明亮的空气中,这种空气向后延伸直至遥远的山脉和城市。达·芬奇描绘的这一前景生机勃勃、充满灵性。他细致入微地研究每个细节,使其呈现出非凡的视觉效果。
此外,《抱银貂的女子》充分反映了达·芬奇研究和描绘自然界动植物的精湛技艺;《博士来拜》虽是未竟之作,却灵动、流畅,充满了各种情节;《美丽的费罗妮叶》突出展现了画家的敏锐观察和对透视法的充分运用,画中女人那难以捉摸、飘忽不定的神情让人难以忘怀。
意大利学者安东尼奥·保卢奇曾评价,“回顾达·芬奇50多年的专业艺术生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那些出自他之手的作品数量非常之少,甚至都不足20件。一些有文件记载的画作已经散佚,一些作品并未完成,还有一些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因技术缺陷而损毁。实际上,对达·芬奇来说,绘画更多的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它是获取知识的工具,是科学研究的工具,也是一种前卫的专业实验的工具”。
诚然,达·芬奇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多油画作品,但此次展览通过国际领先的数字采集和制作技术,还原世界大师的经典艺术,使得原本分散在世界各地、无法移动的珍贵原作,能够以新的方式汇聚一堂,无论对于这些作品之间,还是对于这些作品与观众之间,都实现了一场原本不可能的相遇。
编辑:职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