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上午,“两岸交流三十年学术研讨会”在厦门举行。两岸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两岸关系基本格局三十年变迁”、“两岸民间公开交流的三个阶段”和“两岸青年交流三十年观瞻”等议题展开讨论。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秘书长韩晓光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30年来,两岸交流交往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间接到直接,从单向到双向,不断扩大深化,体现在两岸人员往来不断冲高,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扩大,文化交流不断拓展,社会交融不断深化,政治交往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格局。
韩晓光副秘书长指出,无论在对台研究还是实务工作中,我们都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和捍卫“一个中国”的原则,深入揭批“台独”势力的言论和图谋,反对形形色色的“台独”分裂活动,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为两岸交流合作保驾护航,使其行稳致远。他建议要发挥民间团体和专家学者的便利,扩大交流渠道,促进心灵契合,增进对共同的历史、文化、民族和国家的认同。
台湾铭传大学两岸研究中心教授、主任杨开煌接受记者采访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陈孔立在会上讲述了自己作为大陆第一批社会科学学者前往台湾交流的情况。“两岸之间还存在不少差异,不能回避,只有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包容差异,才能正确面对差异、处理差异”,他说,交流是两岸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之间的交流,交流的目的不是一方说服另一方,而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消除疑虑,增进感情,从而走向互相融合,建构新的良好的集体记忆,走向心灵的契合。
台湾铭传大学两岸研究中心教授、主任杨开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过去30年的交流因为制度和经历的不同,虽有过波折,但已经让150万常驻大陆的台胞感受到了准国民待遇。以后年轻人之间的交流要吸取教训,敞开心胸、诚心诚意地交流,大陆不仅要用便利性和利益性来吸引台湾同胞,两岸更要从交朋友到交心,让年轻人看到一个飞速发展的大陆。
“两岸开放交流30年来,通过相互了解、相互倾听和相互学习,逐渐走向实现融合发展”。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表示,专家学者要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想出更多方法,加快两岸融合的进程,找到更符合科学规律的两岸发展的路径图。他相信,随着大陆整体实力的上升,两岸同胞携起手来一定能找到最有智慧的解决方案,真正实现中国梦。
台湾东海大学政治学系暨通识教育中心教授潘兆民在分组讨论时提到,两岸交流30年,大陆出台了各项惠台措施,透过经济互助与互补,提升了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同感,强化了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价值观,朝向两岸融合的正向发展。他说,大陆要进一步塑造“两岸融合发展”的价值观,给予台胞居民待遇的细致化处理,适时地吸引更多台湾青年赴陆发展,并融入大陆生活圈,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的中坚力量。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吴巍巍认为,近年来,闽台高校之间的交流非常活跃,学生交流交换、学者互访讲学、通识教育研究等方式为两岸高校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台生规模呈现扩大化趋势。在谈到大陆提高台湾学生的奖学金和扩大台湾教师引入时,吴巍巍说,政策反映了大陆有需求,引入台湾教师有利于两岸教育形成互补,还应该进一步探索两岸高校联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和联合开展高水平科技研究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编辑:阿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