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就医感受,基层医院在发力(政策解读·聚焦群众所想所急④)
“目前,流感病人主要集中在大医院就诊,有些病人反映这主要是因为基层医疗机构有不收治流感病人、发热病人的惯例。”近日,在国家卫计委2018年第一场例行发布会上,针对近期来势汹汹的流感,有记者向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抛出了这个犀利问题,“如何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
“2005年我们就有了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目的是及时发现重特大传染病病人,收治到有救治条件的医院。”焦雅辉回答,“我们会把这项政策在全国提出明确要求,让基层能够承担绝大多数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任务。现在,不管是通过对口支援、对口帮扶,还是医联体,都是要让这些资源下沉,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能力。”
去年,我国建立大病保险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解决了130多种药品短缺问题,更是取消了实行60多年的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旧机制,初步建立运行新机制。新一年,哪些“病有所医”的社会政策、民生清单值得期待?
1月4日,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透露,今年将推动分级诊疗取得更大进展,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改革成果。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质量。把更多的人才技术、财力物力、优惠政策向基层倾斜,做好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扎实做好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治工作。
1月5日,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透露,以医联体为载体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力争在各地市至少建成1个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三级医院扩大日间手术试点。在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开展章程试点,利用“互联网+”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提高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到2018年6月底,全国全面实施电子化注册管理,统一接入中国政府网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覆盖所有医疗机构、医师、护士。
实施精准健康扶贫,是今年的一场重头戏。我国将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扩大救治病种覆盖面,增加肺癌、乳腺癌、宫颈癌、儿童肿瘤和尘肺病等病种。将四川省凉山州艾滋病、四川省藏区包虫病、云南怒江州精神障碍疾病等,纳入当地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
如何缓解看病难?国家卫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国将再设置一批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启动新一轮500家县医院能力提升工程,重点提升微创手术、复杂疾病诊断和城市三级医院下转患者的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落实儿科服务体系建设,解决麻醉医师短缺问题,提升护理、康复、精神等专科医疗服务能力。
从“看上病”到“看好病”,从“住上院”到“体验感”,这是患者看病需求的新变化。为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我国将实施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3年行动计划。自2018年起,医疗机构要建立预约诊疗制度、远程医疗制度、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
例如,三级医院进一步增加预约诊疗服务比例,大力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预约时段精确到1小时。三级医院优先向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预约诊疗号源。对于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引导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有条件的医院逐步完善住院床位、日间手术预约服务。
全国所有医联体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医联体牵头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中心,向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培训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扩大远程医疗服务范围,使更多的患者能够在家门口获得上级医院诊疗服务。
根据《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医疗机构可以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在地级市和县的区域内,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与各中心形成网络,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
在地方,河南所有二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安徽医共体建设要实现全覆盖;北京、江苏、黑龙江将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青海将完成深度贫困地区因病致贫返贫人口疾病体检筛查……实现“病有所医”关系千家万户,目前,多省份正陆续出台惠民政策,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论策·网友建言
让老百姓信任基层医疗
网友康格拉底:不管是医患关系问题,还是儿科看病难问题,都是因为群众医疗需求没有较好满足。个人认为应大力发展基层医疗,让老百姓信任、选择基层医疗。
网友快乐的老头儿:关于异地就医,政府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显著,但一些工作还没有到位。建议解决好离退休异地养老群体异地就医报销问题。
网友夏日大作战:我们这里推出的居民医保网上平台缴费,大大方便了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可网上缴费后还要去地税局开具发票并且拿发票到社区登记。希望缴费凭证也能实现网上查询。
网友云潋素心:现在我国各血站数据相对独立,无法实现数据实时互通,容易造成血站违规违限采血、献血者异地无法优先用血等。能否考虑建立一个全国血站互联互通平台?
网友展展:我刚生完宝宝后社区卫生所来做随访,跟我讲的许多医学信息都和我生产的三甲医院所给的信息不同。希望基层医疗机构能及时更新医疗、育儿知识。
本报记者 白剑峰
编辑:慕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