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政策和理论,怎样讲得有温度,怎样讲到学生心坎儿上?同样的思政课知识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有什么区别?做好思政教育,秘诀何在?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本版今起关注思政课,看各地教师如何用探索给出答案,用行动为“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当好思想引路人。
“一座难求”“选课秒杀”“有滋有味”——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正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秘诀在哪儿?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可要把思政课讲到学生心坎上,让道理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必须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其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一堂思政课,育人大舞台。“把思政课讲得‘有滋有味’,课堂教学要做到‘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给学生提供香味形俱佳的精神大餐,让他们喜欢‘吃’。”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说。
拉近距离,有共情才能有共鸣
“我当选为人大代表,今年带来的建议是《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我是政协委员,提案重点关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落实情况”……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一年级教室里,学生“代表”“委员”的讨论热火朝天。
什么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代表、委员如何履职?面对这个知识点,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级教师陈明青没有照本宣科,而是采用体验式教学。
“有共情才能共鸣。”从教21年的陈明青,从不把“硬邦邦”的政策、理论直接“扔”给学生,“理论和生活距离远,往往阻碍了学生对思政课的热情。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关键是‘拉近距离’,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获得感悟。”于是,当讲到“恩格尔系数”,学生先回家记账,算算自家一个月的收入和食品支出,再思考“恩格尔系数”的高和低分别说明什么;当讲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到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学生演起《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片段,体会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
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从哪儿来?只有把思政课讲得有滋有味,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才能让人真学真信真懂。
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川哥”的思政课需要“秒杀”,课上掌声、笑声不断,过道、讲台下都挤满学生……学生听完课发微博:“川哥用幽默的语气和超贴近现实的故事展开话题,喜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徐川的秘诀是,把道理蕴于故事中,把有意义的事讲得有意思。
“增强亲和力,才能传递思政课的温度;增强针对性,才能找准思政课的痛点。”徐川说,只有内容上固本守正、方法上张弛有度、选材上贴合实际、形式上因地制宜,才能动人心弦、发人深省。
打通堵点,大中小学一体设计
同样是讲“宪法与美好生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有什么区别?
“在小学,要讲规则意识,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在初中,要讲法律观念,让学生有准确认识;在高中,学生接触具体的宪法内容,要讲清‘是什么、为什么’;等到了大学,学生直接对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会着重探讨法律制定背后的法治精神。”陈明青解释。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正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思政课一定要‘瞻前顾后’,大中小学一体化设计,打通堵点,防止脱节,守好各自的‘一段渠’。每个学段都要符合该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厚植于学生脑海与内心。”陈明青说。
增强思想性,才能把握思政课的本质,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增强理论性,才能不断“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为青少年当好思想引路人和信仰铸魂者。
在天津,由南开大学牵头,联合天津10所高校成立“天津市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联盟”。在南开大学,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国发展”系列课程,党委书记、校长等校领导和一批院士、“长江学者”带头走上讲台,全面系统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资本论概论”“文化自信与党的文化资源概论”等思政类选修课,成为南开大学思政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开大学依托讨论课和各种研讨会、读书会等师生思想交流平台,以问题为导向,设立师生同研课题,使师生在‘同学同研’中达到理论认识上的同频共振,切实解决学生思想困惑。”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寿涛介绍。
为了把思想和理论讲到学生心里,2015年,徐川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南航徐川”,并向学生承诺48小时之内有问必答。公众号上,既有《寒假,不妨用心做好一件事》《我依然坚信这个世界的美好》之类的“答学生问”,也有《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国庆节里谈爱国》等深度文章,累计阅读量突破百万。“川哥善于通过一个个故事把道理讲给我们听,大家觉得有意思,愿意接受!”学生郑海龙说。
找准问题,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评课结束,湘潭大学思政课青年教师邝倩拿到了自己的“诊断证明”:每15分钟要制造一个热点;语言组织不能随意;讲稿要先写出来演练好……对症下药、直中要害,邝倩听得频频点头。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副主任李斌听完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一课的培训,感到十分解渴、十分有针对性,“非常值,给我很多启发。”
授课者先说课,解释课堂为什么这么上;听课者再评课,分析课堂亮点与不足;最后,由教指委委员点评,对有争议的评课意见给出权威建议……2015年起,湖南省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思政课“开放式课堂”培训,4门主干课全覆盖,106所本科、高职院校全部参培。如今,7000多位老师已在“开放式课堂”参训,还有很多老师来“组团蹭课”,有力提升了思政课教学能力与水平。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要紧紧抓住提高教学能力这个牛鼻子,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师‘内功’。”陈宝生指出,要坚持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培训提素质、集中备课提质量,组织思政课教师定期开展集中培训,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交流先进经验,把教学难题找准,增强教学针对性。
“思政课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面对面接触,教师的政治信仰、家国情怀、思想深度等对学生影响极大,必须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增加教师理论和实践滋养,为教师个人成长拓展空间。”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洪波说。
“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西安兴华小学二级教师王良说。
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教师6个方面素养。“要瞄准这6个方面素养建队伍,综合研判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拿出切实有效措施,努力使教师个人素质和教学团队素质符合要求。”陈宝生强调。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24日 12 版)
编辑:职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