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
榜单太多,大学都不够用了;标准太泛,办学初衷都找不到了。而不同的榜单排名差异过大,也让评价机构的信任和权威“煳掉”。
最近,一个民间大学排行榜在社交媒体流传。一些对排名比较满意的高校和省份纷纷“截屏留念”,怒刷一波存在感。不过,接着刷屏的,是对这份排行榜的质疑。
1月28日,位于江西的东华理工大学指出,上海软科近期发布的2019年高校排行榜中,将该校的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按0.00%计分排名(实际为90.98%,全省第三),“数据引用严重失实”。榜单中,该校“培养结果(毕业生就业率)”一栏的数据为空白。
该机构负责人则对此否认,称上海软科对于未采集到的就业率信息,采用所有排名高校的最小值替代计算,并不是0.00%,最低不会低于50%。
但这样的回应没有让东华理工大学满意,也成了很多网友的矛头所指。毕竟,其回应措辞上也有不少漏洞。
原因很简单:没有采集到有关数据或者高校不给提供数据,就用所有排名高校的最小值代替,这种计算方法非但不科学,还太傲娇——你不给我数据,我就把你认定为倒数第一。
这样的榜单算法模型,其实是在要求高校要有个好的排名,就得提供数据,甚至驱使高校去进行数据造假。这并非危言耸听。早在2012年,有媒体就曾发文《大学排行榜,你还信吗》,公开质疑批评对高校乱排名的现象,直言“大学排名靠竞价”。有媒体报道,成都某高校在邀请某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到校作报告并支付数万元课酬费后,排名就前进了24位。
这些年我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是,各种机构做出了五花八门的排行榜,令人眼花缭乱。甚至可以说,榜单太多,大学都不够用了;标准太泛,办学初衷都找不到了。而不同的榜单排名差异过大,也让很多评价机构的公信力近乎“煳掉”。
大学排行榜制作机构,有官方的,也有商业的,甚至有的就是创业公司,但不管怎么样,机构的排行榜,就应该秉持专业主义,就必须尽可能客观。而客观来自哪里?就来自精确的数据和可靠的事实。
有意思的是,在该机构发布的单项排名《2019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培养结果排名》中,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以100%的毕业生就业率排在榜首,第二、第三分别为广东的五邑大学(99.88%)、福建的仰恩大学(99.87%)。
不是说这些学校就业率就一定低,但如此高的就业率与排名,难免跟公众认知有点出入。如果背后真的有什么猫腻甚至造假行为,那就是在用就业率的虚假制造大学排名的虚假,最终可能造成评比生态的恶化,误导的是整个大学教育。
缺乏公正立场和真实数据的大学排名,误导的不仅仅是报考的学生,还有大学自身。为了能在排行榜上多得一些分、前进几个名次,很多高校往往会在意排名机构的打分标准,进而可能以这些标准为自己的办学目标,但这很可能是不专业、非权威的评价标准。
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之前说过一句话,“大学排名像是悬在中国大学校长头上的一把剑,很多大学校长为了得到体面的学校排名,不得不按照大学排名的各项指标进行学校建设,导致中国很多大学没有了特色。”
其实,没了特色还是小事,没了节操,那就真可能“乱了”。
编辑:职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