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看到刘社教学友在朋友圈晒了一组自家门前栽种蔬菜的图片,看着那碧绿的菜畦,一种喜爱羡慕之情油然而生。在羡慕之余,我不由得想起了十多年前在灵源初中的工作生活经历,那时在我的宿舍门前也曾经有过一畦碧绿。
那时候,大家工资都很低,大多没有在县城买房子,住在学校由大教室改造而成的宿舍。虽然居住条件很差,但是大家很开心,很温暖。后来,平房拆掉了,建成了新的宿办楼,宿舍条件改善了,工资涨了,大家也都在县城买了房子。大家每天早出晚归,来回奔波,变得更加忙碌了。晚上除了值班的同志,学校里几乎没有人了,很难再找到那种大集体生活的乐趣了,更找不到那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方式了。虽然知道时光不可倒流,但还是有点怀念那时的生活,把当时的生活记录下来,也算是对那段生活的一个交待吧,这也是写作本文的目的。
那大约是2006年前后的事情。因为住校的同志很多,很多同志都是自己做饭的,经学校领导同意,一些常住学校的老师(共三排大约十多户)把自己房前空地(大约10平方米)开辟成菜地,这样一方面可以吃到无公害的新鲜蔬菜,还可以节省一些花销。
这些房屋前的空地要整理出来还是比较费劲的,因为这里曾经是2000年修建教学楼时的建筑垃圾填埋处。当时垃圾填埋后只是在上边简单地覆了一层黄土,有些地方的土厚一点,有些地方的土薄一些。因为这块空地已经有六七年没人管过,所以土地有些板结,我们要一䦆头一䦆头地挖起来,把土坷垃打碎,再把其中的碎砖块瓦块捡拾清理干净才能种菜。这个过程对于平时很少参加体力劳动的教师而言,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不过不急,我们慢慢来,一天不行了当两天弄。当然,这些都是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弄的,不会因此影响给学生上课。每次干一会儿活之后,看看自己的劳动成果,还是有一些成就感和自豪感的。
我们各家各户所栽种的菜不完全相同,但是大多都是油麦菜、辣子、豇豆、黄瓜、茄子和西红柿等露天蔬菜。在这些菜中,油麦菜最容易种植,只需要把菜种子撒到土里,再用耙子把土扒拉一遍,整理平顺就可以。栽一小块油麦菜可以供很多人吃。辣子、黄瓜和茄子都是买好的苗子,栽种浇水之后就可以。这些菜栽种了以后一般不需要太费心,就是偶尔下雨后施施肥,天晴土壤板结后松松土。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技术含量的。比如说,茄子苗栽植以后需要用瓦片盖住,不然很难成活。茄子在开花前后还要打尖,不然不好好结茄子。豇豆和西红柿要搭架,我们不像那些菜农有专门的竹竿可以用,只能是废物利用,要么用废旧扫帚,要么利用从校园外边捡来的干枯树枝。
这黄瓜、豇豆等一旦结了果子,只要水肥跟得上,可是一天一个样。但是,夏天菜地很容易干,所以,下午放学后有了闲暇时间,就会用水桶提水浇菜。水龙头离菜地大约有50米左右,需要一桶一桶地提。那时,女儿已经两岁了,学会了走路,看见我浇菜,经常会过来捣乱,不让她动水还不行,只能任她去玩。好在是夏天,她浇完菜的结果无非是弄了自己一身泥水,再或者弄坏了菜苗,影响不是很大。经常会在浇完菜后,端个板凳坐在地边,抱着孩子,伴着妻子,看着那一畦碧绿,吃着自己种出来的黄瓜、西红柿,惬意无比。
有些人家种了菜,有些人家没有种菜,种了菜的经常会摘一些新鲜的菜送给邻居。有时候邻居们需要了,比如说煮方便面时,需要一把油麦菜,只要打个招呼就自己上菜地里采摘了,多少随意。
转眼之间,十多年过去了。想当初,2000年从陕西教育学院进修毕业后,我就分配到了灵源初中,到2017年8月份调任乾陵初中,在灵源初中我工作了整整17年。那里留下了我青春的足迹,记录了我的喜怒哀乐。岁月沧桑,这一切都只能存留在我的记忆最深处了。
编辑:庞阿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