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铁一中分校七年级慧博(4)班 王语熙
论及中华,溯至上古,直至今日,实乃苦旅。
论我泱泱大国,无不思追唐朝,唐虽繁盛,尤不及今朝辉煌,看十有四亿护旗者,同庆华诞,感激涕零,同望国旗,看旗红中几点星,有如吾国徽于当世,感之、慨之,无语可出。
七十周年大庆,于屏中观阅兵。行于天安门前,虽仅为二百余步之途,有如春江潮水、浩浩荡荡、横无际涯,观者如寂鸟,行者却扬眉,步声如雷、手平如刀、踢腿如剑刺,挥臂似出枪,所向披靡,有平万军之势,虎啸猿啼,其步声若万天雷鸣。观者有涉千山万水而来此,有跨国界而临之,万人同观,心却如一,无一不叹我大国今之盛也。
却是未亲眼观之,然隔千里犹可感知其撼天地之势,今在长安,虽未有燕人之盛,亦有秦人之喜。出门行,几步一旗,万里望之可见商铺前必挂一国旗,临一铺,响一曲,不必深思此定为我中华之国歌也,每闻之“起来……”之词,必心动之,身颤之、手扬之,如若赛夺冠也。
又思及抗战之日,可想其景,万家哀叹、人人危之、惧国覆之,卿可知当日,有多少人死于刺刀下,亡于外人手,然未怨国,“一寸丹心图报”,皆捐躯为国也。吾虽为一巾帼女子,又何惧之?未生于当日而已,不可舍身报国,如妇好,驱马上阵、杀敌尽忠,今日之安,今余无报国之门,当作一文献之如此。
九七年时,港还于华,当年吾未临世,未可观其大典,甚为伤心,问及家慈,告曰:“吾时年十而有五,观国旗立于港之上,心自有波涛涌起,落泪不已。”此功应归邓先生,其令港还,更应立功于华,若非今日强盛,英岂肯还之乎?当年华最衰时,英侵华后立此条约,港为英所使,强人所难,非人哉!实非君子之为,令人愤之也。
又至九九年日,澳又回。前澳占于葡萄牙,此实为葡之奸计也。借言晾舟,定居于此,又于华夏衰时占之,亦非符道也。此皆为弗义之为,然葡贪甚,占澳门仍不足,又侵氹仔、路环二岛、三岛皆为其占长四百余年之久。
异国占我国土为何复还?非其有信也,占人物者何来信,仅因惧我华也,依今日华之大势,若尤不还,必保小地而失大国也,其国土均不保也。
吾生至今日,无大就,论吾最自豪之事,当为吾之国也,幸为华夏之子,此胜于夺冠之荣也。何人不为此为荣?生此泱泱大国,实乃君之荣幸,吾以此为傲也。
七十载于人甚久,于国不见多少,华自新立以来,七十春秋,直至今日,实乃苦旅。何出此言?此七十载不易。经改革数次,已然立于当世之巅,其过程之苦,实乃国人才可见之。不论当年两地回归,或当日文革皆为苦忆,然论及古时征战,已安也、民乐也,虽不为最富之国,有近年之努力,已是令人仰之大国。其文明亦最为甚,当年之文言,今日之白话,可见证之。
此时吾正听一曲,乃国歌,心不由振之,以激此灵感,故作此文,以一拙作献礼七十华诞也。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为中国人!
编辑:张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