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了培训机构, 真的能为家长、孩子减负吗?

发布时间:   作者:寇 伟  来源:文化艺术报-文化艺术网

市“史上最严整治培训机构”:10家停止招生 34家停止办学

关了培训机构, 真的能为家长、孩子减负吗?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出台后,各类培训机构开始崭露头角,二十年来,随着课外辅导市场的火爆,部分培训机构违背教育规律野蛮生长,把教育作为“圈钱”的工具。今年3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围绕专项整治聚焦的六类问题尽快出台工作方案,并于4月中旬向社会公布。

3月17日,西安市教育局对全市教育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工作首轮督查情况进行了通报,此次西安市随机督查培训机构154家,收到整改通知书的培训机构134家,占督察总数的八成。其中,要求停止招生的10家,停止办学的34家。在这次督查中,查处多家“黑机构”,并责令停止办学,要求限期整改的机构名单里不乏一些国内知名教育培训品牌,如新东方、学而思、精锐、龙文、巨人等。家长和孩子们一边期待课外培训机构的“野蛮生长”能得到有效控制,一边又承受着这种改变所带来的“不便”。

培训市场这些年因何而变?

民办教育崛起 培训机构充当择校热的“经纪人”

十几年前,记者上中学时也补过课,但只在暑假上过英语补习,所以说当时大多是补差。可如今,十个学生里差不多都会校外补课,而且差生补、中等生补、学霸也在补。家长们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从小就报了各种课外班,从“琴棋书画”到“十八般武艺”,从“音律歌舞”到“诗词歌赋”,从各种“助学”到“拔高”“培优”,只有想不到,没有补不到。

一位从西安市教育局退休多年的领导告诉记者,2003年可以看作是一个分水岭。这一年,一些交给地方的国企子校、高校附属学校和民办学校开始兴起。一批从公办学校退休的名校长、名老师进入民办学校,成为办学主力。2008年后,民办学校开始脱颖而出。这期间,课外培训市场上的奥数热逐步升温,培训机构开始充当择校热的“经纪人”。课外培训的角色转化从补充学校教育上升为一种刚需。培训机构学生分层明显,比如有专门接收五大名校学生的“超尖班”。

一位在小学代课超过二十年、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师向记者透露,近些年,西安基础教育方面的补课变得越来越频繁,一个朋友说他中学六年给孩子的补课费用超过20万。中小学学生课外培训负担越来越重,家长们也为高昂的培训费叫苦不迭。

整顿下的培训机构变中求变

对于家长来说,没有减负反而加大了教育支出

记者从学生家长最近反映的情况中了解到,有家长抱怨,一些非正规小型培训机构并不比正规培训机构差,因为现在办学许可证准入门槛高,那些小型培训机构有着优质的教学资源但对办理办学许可证无能为力,作为家长可以花低价格让孩子在这里上着高质量的课程。然而此次培训机构整顿,似乎没有帮助家长们减轻负担,反而加重了孩子的教育支出。

一位之前长期开办少儿绘本馆的某培训机构负责人透露,此次整顿使有办学资质的品牌机构受益,这些机构趁此提高收费标准,不少机构甚至价格翻倍,家长们半开玩笑地说,减负,虽然把学校老师管了,但也把家长的钱包减瘪了,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越来越难以承担昂贵的课外培训费了。

孩子在学校学的知识没有吃透,家长因各种原因又不具备持续讲解的条件,再加上下班时间与孩子放学时间不对等,小饭桌和补课培训已经成为刚需。也有家长说因为正规辅导机构收费一般都比较高,普通工薪家庭大多会把孩子送到这些“小而精”的辅导机构或者请大学生做家教。如今遇到培训机构整顿,对于这些家长来说,就成了“贵的上不起,便宜的没处去”。

也许是以上各种原因,不少因政策已被叫停的“黑培训班”仍然在办学上课,最近不断被媒体曝光,也被相关部门继续追查中。

置身变局中的家长孩子怎么看?

“掐尖行为扰乱正常教育体系 整顿培训机构治标不治本”

随着有关部门对培训机构市场整顿的推进,不少西安市城区中小学的孩子及家长就相关热点话题也在陆续向记者吐槽着、反馈着。

话题一:如何看待孩子所在学校的课程设置?

西北大学附小家长张某:只要别让孩子每天学到晚上十一二点、一两点,就已经烧高香了,还有啥奢望啊。

大学南路小学学生王某说:我不排斥学音乐或者画画,我觉得那是一种放松,但我不想学奥数,明明学校教的基础知识都还没弄懂,还要学更难懂的奥数。

话题二:如何看待培训机构?期待培训机构提供什么服务?

西大附小学生家长李某认为:现在这种课外补习,能算教育、教学吗?它们只是一种强化和恶化应试教育的培训工具;是一种在不均衡、不公平的学校教育教学之外,更进一步加剧这种不公平的帮凶;是一种大肆炒作应试教育、加剧应试教育“剧场效应”的敛财手段。

某艺术培训中心学钢琴学生:“我从五岁开始学习钢琴,已经学三年了,今年小学四年级,学校作业特别多,每天都要写到十一二点,周末还要上奥数、英语和钢琴课。一开始挺喜欢弹钢琴的,一二年级作业不是很多的时候,还经常练练琴,但现在真的没有多余时间练琴了,每周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课,只能期盼着一周一次的钢琴课放松一下,喘口气。”

高新一所小学某学生家长说:学校不会讲奥数,只讲基础的内容,但考试会出奥数题,全班只有几个孩子没有在校外参加补课班,他们的成绩都排在了最后,希望这次整顿可以真的让我们不再“绕弯子”学奥数了。

话题三:怎么看待这次培训机构整顿?

西工大附小家长李某认为:整顿力度虽大,但似乎还是有点治标不治本,大部分机构在整顿期间暂时停课,但整顿结束后会继续补习,孩子的压力并不能从根本减轻。

铁一中初一学生家长邓某认为:重点中学,尤其初中的掐尖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育体系,使别的学校无法生存,使家长不得不疯狂逼迫孩子投入课外班。辅导班是市场化行为,祸根不在辅导班,在于重点学校的掐尖行为。

记者从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了解到,此次整顿主要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提出“对符合条件或基本达标的培训机构,打通审批渠道,快速审批,纳入监管范围”的监管思路。目前,对于无证机构,是限期整改、关停取缔,或是放宽审批标准,有待进一步定调。

江苏省教育学会民办教育专委会秘书长钮勤章表示,“从具体实践来看,如果直接取缔,培训机构很有可能转入地下,与教育主管部门呈现打游击的状态。地方教育部门不应贪大求全,对无证机构完全取缔。这样做最终只会伤害家长及社会的利益。”

钮勤章认为,尽管教育培训市场乱象丛生,但这些培训机构满足了家长的教育需求,对于中国教育的发展实际上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要辩证对待无证的教育培训机构,不能一棍子打死,而是应当思考将这些机构引上正轨。”另外,相比于一刀切的管理方式,适当放低审批标准、根据培训机构办学特质分类设置办学许可证审批标准,或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记者新近关注到教育部又下发文件提及“避免一刀切”。培训机构究竟何去何从,本报会继续关注。

文化艺术报记者 寇伟

实习生 郭津辰 刘传

知识链接

教育培训机构现状

我国辅导教育行业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至今二十余年里,行业发展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外辅导,成为许多家长和学生购买教育服务的重要选择,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每年还在增长。以2014年为例,我国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约占全体在校学生总数的36.7%,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更是高达70%。

据介绍,从2010年开始,全国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长率。公众对于教育文化类产品的消费需求旺盛,消费意愿也日益高涨,面向文化教育娱乐类的支出逐渐成为家庭消费的重要方向。

从2015年开始,我国小学在校生人数节节攀升,加之“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将在未来一段时间迎来持续增长。再加上目前中小学阶段1.8亿至2亿左右的在校生人数,构成了我国课外辅导行业规模庞大的潜在用户群。

与公立学校相比,辅导机构的一些优势也吸引了家长的注意。辅导机构能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另外,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也使得在线教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辅导班把新技术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授课变得更加有趣和活泼。

虽然辅导市场行业的成熟度在不断提升,但繁荣的市场背后还有一些现象不容忽视。

环顾目前我国的辅导机构,行业集中度低,数量众多的中小型机构占绝大部分市场,在8000多亿的市场规模中,还未出现任何一家机构拥有超过1%的市场份额,说明了这一行业的碎片化特征。另一方面由于准入门槛低,行业利润巨大以及竞争激烈,这些机构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过于分散,造成了教育培训市场的种种乱象:弄虚作假、乱收费、为签单胡乱承诺、卷款倒闭等现象时有发生,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及家长受骗上当。有一些违规经营的培训机构,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和正式出版的教材,只能藏身私宅,一段时间后就“偃旗息鼓”。然而由于身份属性模糊,监管多头,类似乱象已成为行业顽疾,屡禁不止。

近日,西安市教育局公示了具有办学许可证的校外培训机构661所,无办学许可证的办学机构1777所,可见无证培训机构占据了多半壁的“江山”。

文化艺术报记者 寇伟

实习生 郭津辰

一周教育观察:

西安市小升初摇号政策:小升初摇号政策的出现,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娃还在上幼儿园的家长内心肯定是狂喜的,这种人人平等的摇号政策让家长有了进一流民办学校的盼头。但是对于用了一年时间辛辛苦苦备战小升初考试的孩子和家长来说,真是撞墙的心都有了,孩子一直奋斗在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和补课班,牺牲了玩的时间才换来一些小收获,梦想着靠实力进名校,新政的实施会不会让这些家长孩子欲哭无泪呢?

弹性上下学、推迟学生上课时间:2018年新年伊始,各地打响中小学生睡眠保卫战,出台政策可谓十分直接——推迟上课时间的同时,学生可以享受晚上十点之后拒写作业提前上床睡觉的福利,看似是解决问题决心之切,实则用力过猛,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境。造成中小学生缺少睡眠时间的根源是单一的价值评价体系,而不在于学校的教学模式。用减少硬性学习时间来倒逼教学改革,实则效率低下,徒增各方压力。

校园欺凌问题:如何对待弱者,如何对待异己者,反映了一个人的文明层次和修养。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时刻——学生时代,是否能够树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品质,不光反映在思想教育课的成绩上,更反映在校园风气上。一个欺凌弱小,孤立异己,小团体林立的班级乃至学校,是不合格的育人单位。时下各级教育部门对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的重视,释放了一个正面的积极信号:要让中国人从孩子开始,活得有尊严。本次活动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相信在学校、老师的重视下,我们的校园健康生态一定会有很好的提升。

文化艺术报记者 寇伟

实习生 朱睿


编辑:惠茹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