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靖边中青年干部:在改革前沿沃土汲取奋进力量

发布时间:   作者:刘燕郡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燕郡 通讯员 白凌燕)十月的粤港澳大湾区,秋阳暖照,活力奔涌。这片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与试验田,以蓬勃的创新动能和深厚的改革底蕴,吸引着来自黄土高原的目光。10月13日至19日,靖边县第三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全体学员跨越千里,齐聚百年名校中山大学,以“沿着改革前沿看改革”为主题开启为期一周的专题研修。从理论课堂到实践现场,从高校校园到产业一线,学员们在“看、听、思、悟”中深刻领会“改革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真理力量,为扎根靖边、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积蓄澎湃动能。


大湾区名校“硬核”实力引期待

“没想到中山大学的办学格局这么大,学科实力这么强!”刚踏入中山大学南校园,靖边县杨米涧镇干部白青林便被眼前景象吸引:古色古香的红砖建筑掩映在浓荫绿树间,实验室里科研人员专注的身影、图书馆内满座的读者,无不彰显这所百年名校的学术底蕴与活力。

作为扎根粤港澳大湾区的顶尖学府,中山大学自1924年由孙中山先生创办以来,始终与国家命运同频、与时代发展同步。如今,学校已形成“三校区五校园”的恢宏办学格局,广州、珠海、深圳三校区遥相呼应,覆盖文理医工农艺等多个学科领域,构建起“综合发展、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数据显示,该校现有全日制学生达6.87万人,本科生毕业深造率突破70.02%,超八成毕业生投身国家重要行业与关键领域——从航天航空到生物医药,从信息技术到乡村振兴,中山大学培养的人才已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样的‘成绩单’,不仅是学校的荣耀,更是我们学习的标杆。”靖边县委组织部干部王瑜在开班仪式上感慨。她坦言,出发前大家对此次研修充满期待,真正走进校园,才真切感受到大湾区高校“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视野与担当。“我们带着靖边发展的‘问题清单’而来,希望在中山大学的课堂上找到‘解题思路’,把大湾区的先进经验转化为推动家乡发展的具体办法。”

为让靖边学员“学有所获、学用结合”,中山大学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精心设计研修方案。该基地培训部部长张莹颖介绍,此次培训打破“单一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理论授课+现场教学+研讨交流”的三维模式:既邀请校内知名专家学者解读政策、剖析趋势,又安排学员走进企业、园区、红色教育基地,让“纸上知识”变成“直观体验”。“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员们不仅学到理论,更能看到改革的‘活教材’,真正理解大湾区发展的逻辑与密码。” 

理论课堂解码改革发展“底层逻辑”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是什么?县域经济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中找到定位?”10月14日上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现祥以《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与政策底层逻辑》为题,开启此次研修的第一堂理论课。课堂上,徐教授用翔实数据、生动案例,从“宏观经济形势”“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升级路径”三个维度,为学员们解读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与“新机遇”。

“以前总觉得‘宏观经济’离我们很远,听课后才明白,国家政策导向、大湾区发展经验,都能为靖边产业发展提供借鉴。”靖边县黄蒿界镇干部姬波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他所在的乡镇是农业大镇,课堂上提到的“产业融合”“品牌建设”等思路,让他对靖边特色农产品推广有了新想法:“靖边的羊肉、土豆都是好东西,但如何像大湾区农产品一样‘走出去’?或许可借鉴‘电商+冷链’模式,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

如果说宏观经济课搭建了“顶层认知”,那么《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实践》则展现了“改革落地”的生动样本。中共深圳市委党校教授、副院长谭刚以深圳从“小渔村”到“国际化大都市”的蜕变为主线,讲述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在市场化改革、科技创新、人才引育等方面的“破冰”之举——从全国第一家外资企业落户,到华为、腾讯等科技巨头崛起;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到“来了就是深圳人”的人才政策,每一个案例都让学员们深受触动。

“深圳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结果。”靖边县行政审批局干部杨慧敏感慨:“靖边正在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圳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不能‘等靠要’,要主动打破思维定势,从群众和企业需求出发,把‘方便’留给群众,把‘麻烦’留给自己。”

此外,《人工智能赋能基层党建创新实践》课程聚焦“科技+党建”融合路径。授课专家通过展示AI在党员管理、政策宣传、民生服务等方面的应用案例,让学员们看到科技赋能基层治理的无限可能。“以前觉得AI离基层党建很远,现在才知道,通过大数据分析党员需求、用智能平台开展学习教育,能让党建工作更精准、更高效。”靖边县委宣传部干部游雪华说,回去后要结合靖边实际,探索“AI+党建”的本土化路径,让基层党建更有活力、更接地气。

实践现场感悟改革力量

“原来这就是飞桨!没想到中国有这么厉害的深度学习平台!”10月15日下午,在百度飞桨(广州)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学员们围着展示屏,认真聆听专职讲解员介绍,不时发出赞叹。

 作为百度自主研发的中国首个开源开放、功能完备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飞桨自2016年正式开源以来,已成为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核心力量。截至2025年7月29日,飞桨平台已凝聚535万开发者,基于飞桨创建的模型达67万个,服务20万家企事业单位——从智能工厂的“机器视觉质检”,到农业领域的“病虫害AI识别”,再到基层治理的“智慧社区平台”,飞桨的技术成果已渗透到生产生活方方面面。

“最让我震撼的是飞桨的‘开源精神’,它不仅自己发展,还带动整个行业一起进步。”靖边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干部李亚一边用手机拍摄展示案例,一边与身边学员交流。讲解员现场演示的飞桨“低代码开发平台”更让大家眼前一亮——即使是非专业技术人员,也能通过简单操作搭建AI模型。“这打消了我之前的顾虑,原来AI不是‘高高在上’的技术,而是能实实在在落地的工具。”

离开百度飞桨,学员们走进中山大学南校园,开启“百年校史”探访之旅。在该校南校园博物馆讲解员林晓君的带领下,大家沿着“黑石屋”“马丁堂”“永芳堂”等历史建筑前行,聆听学校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中山大学辗转迁徙、坚持办学;改革开放后,学校率先推进教育改革、培养拔尖人才;新时代以来,学校主动对接大湾区建设,在科技创新、医疗服务等领域贡献力量。

“每一栋建筑都是一段历史,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种传承。”靖边县妇儿工委办副主任刘婧驻足在孙中山先生铜像前感慨:“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理想,与我们今天‘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脉相承。作为党员干部,我要把这种精神融入靖边妇儿发展工作,讲好靖边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

10月16日,学员们前往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参观黄埔军校旧址。走进这座被誉为“中国革命摇篮”的校园,军校正门“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的对联格外醒目。林晓君指着校本部的教室、宿舍,向学员们讲述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的历程——在这里,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革命先辈曾刻苦学习、投身革命,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以前在课本上了解过黄埔军校,今天身临其境,才真正感受到‘黄埔精神’的力量。”靖边县小河镇副镇长周晶晶说,黄埔军校“爱国、革命”的精神内核,与新时代干部“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要求高度契合。“作为小河镇党员干部,面对风险挑战,更要学习黄埔先辈‘不怕牺牲、勇于拼搏’的精神,守护好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从“深圳经验”探寻发展新路径

“大家看,这尊邓小平同志铜像面向南方,寓意着改革开放的方向永不变!”10月17日上午,在深圳市莲花山公园山顶广场,中山大学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班现场教学部范菁老师的讲解,让学员们驻足凝望。

“站在这里,仿佛能感受到深圳从‘小渔村’到‘国际大都市’的巨变。”靖边县发改局干部王涛望着铜像,心情激动。他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开放”“发展才是硬道理”等理念,不仅改变了深圳,更影响了整个中国。“靖边作为资源型县城,正面临转型发展关键期,更要学习深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打破路径依赖,找准转型方向。”

从莲花山下来,学员们走进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参观“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展”。展厅内,一张张黑白照片、一件件实物展品、一个个场景复原,生动再现广东改革开放40年的壮阔历程:1979年,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在东莞诞生;1987年,任正非在深圳创办华为;2012年,深圳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2万亿元的地级市;如今,深圳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城市首位……

“太震撼了!每一个案例都是‘改革创新’的生动注脚。”靖边县委政法委干部许清慧在“深圳速度”展区前停下脚步,指着一张“三天一层楼”的国贸大厦建设照片说:“以前总听说‘深圳速度’,今天才明白,这背后是无数建设者的拼搏,是政策的支持,是市场的活力。靖边正在推进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深圳‘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模式,值得我们学习。”

展览“走在前列,当好窗口”展区,展示了广东近年来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新成果。其中“数字政府”建设案例让靖边县政务服务中心干部李娟眼前一亮:“深圳的‘一网通办’‘无感申办’,让群众办事更方便。我们回去后,要加快推进靖边的‘数字政务’建设,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作为全国首个以人才为主题的公园,深圳人才公园占地面积约77万平方米,人才星光大道、人才雕塑园、人才纪念馆等景点,将“尊重人才、服务人才”的理念融入每一处设计。走进园内的深爱人才馆,1200平方米的展厅内,八大科技产业专区通过沉浸式互动体验,让学员们近距离感受深圳“人才+科技”的融合发展成果——从“深圳人才政策2.0版”到“孔雀计划”,从“海归人才创业故事”到“科技成果转化案例”,无不彰显深圳“以人才驱动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的城市密码。

“深圳把‘人才’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难怪能吸引这么多优秀人才。靖边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人才支撑。让靖边干部走进改革最前沿,感受发展脉动、领悟真理力量,这是我们组织此次培训的初心。”靖边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黄天阳表示。他希望学员们践行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将其融入为学、为行、为业的实践中,以蓬勃朝气完成学习任务,把大湾区的改革经验、创新思路带回靖边,转化为推动家乡发展的实际成效。

秋意渐浓,黄土高原即将迎来收获的季节。从粤港澳大湾区到陕北靖边,跨越的是千里距离,连接的是改革初心与奋斗使命。此次中山大学研修,不仅为靖边中青年干部打开了“看世界”的窗口,更点燃了他们“干事业”的激情。未来,这些年轻干部将带着在改革前沿汲取的智慧与力量,扎根靖边的广袤大地,以“脚踏实地”的作风、“敢为人先”的勇气,在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书写新的篇章。

编辑:俞林           责编:王越美           终审:张建全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