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高盼成 张颖)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渭南市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核心,精心打造全域覆盖、沉浸体验的文旅盛宴,既让传统文脉在新时代焕发活力,又推动旅游经济持续升温,交出了一份“文化味浓、人气火旺、服务暖心”的假日答卷。
2025渭南百团戏曲联赛颁奖暨优秀剧目展演现场
文化赋能:非遗与经典浸润假日时光
“这戏美得很!”10月4日,在渭南市中心广场举办的2025渭南百团戏曲联赛颁奖仪式后的优秀剧目展演上,58岁的田大爷撑着伞,目光凝聚,“我从小就爱听戏,一听戏把撒烦恼都忘了!”尽管当天阴雨绵绵,却丝毫未影响群众的观演热情。现场不仅为获奖戏曲团队颁发荣誉,更有一级演员领衔登台,演绎《铡美案》《三滴血》等经典剧目选段,浑厚的唱腔、精湛的表演引得台下掌声不断,甚至有不少戏迷特意带着小马扎冒雨坚守,只为过足“戏瘾”。同时,联赛创新打造“观戏+赏非遗+购文创”一体化模式,联动平台推出酒店与景区优惠,让戏曲文化与假日经济深度融合。
此外,非遗盛宴也在全市多点绽放:临渭区“非遗迎双节”活动让碗碗腔与非遗购物走进生活;富平中华郡景区的非遗绝技“火虎”表演搭配国潮电音,成为昼夜狂欢的文旅热点;华州少华山景区凭门票可免费观看皮影园非遗演出,澄城尧头窑景区“黄河·尧头窑·生活季”展示生活类非遗项目,潼关古城的蛋雕、漆扇、皮影等非遗体验更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传统魅力。
渭南市博物馆沉浸式诗会尾声,全场齐唱《我和我的祖国》
文化体验的创新表达同样亮眼。渭南市博物馆举办的“中秋月满 家国同庆”沉浸式诗会,以展厅为流动舞台,通过《锦绣家园》《三圣三贤》《爱我中华》三个篇章,将诗词与渭南山水人文、红色精神相融,尾声全场齐唱《我和我的祖国》,让家国情怀在共鸣中升华。
蒲城县槐院里历史文化街区状元巡游
全域联动:县市区特色活动各展风采
全市各县(市、区)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文旅IP,形成“全域开花、各具韵味”的生动格局。蒲城县非遗工艺美术会展向游客展示民俗画、烙画等传统技艺,大型情景演绎《御街夸官》巡游活动再现古制盛景,槐院里街区的特色美食与文艺演出打造多元消费体验。据统计,双节期间,蒲城县接待国内游客25.25万人次,总花费达1.03亿元,游客满意度持续攀升。
韩城市以文化为脉激活全域旅游,司马迁祠融合《史记》文化,党家村通过“分银盛景”情景剧串联民俗,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带你穿越古芮国,游客可体验韩城阵鼓、制作花馍、品尝花椒茶,传统与新意交融的旅程获广泛好评。大荔县冬枣嘉年华、丰图义仓实景演艺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合阳县社区月饼制作、红戏演唱增强群众参与感,洽川诗经温泉、仓颉庙华服识字等活动各具特色。
潼关古城景区人气火爆,热闹非凡
服务升级:品质保障暖人心 业态创新引客流
基础设施与服务保障的升级让游客体验持续优化。华州少华山景区试运行的盘龙岭索道10分钟直达山顶,丰富观景路径,针对阴雨天气还备好免费雨衣与热姜汤。潼关景区志愿者冒雨提供咨询引导、免费开水等服务,韩城古城的复古报纸机让游客带走文化记忆,全市文旅系统的贴心举措赢得游客点赞。
华山戏法传承人将《三仙归洞》《五花大绑换衣术》等经典节目搬到潼关古城与华山西峰索道旁,让传统技艺与山水风光碰撞出新火花。全市统筹文旅资源,推出多业态融合产品,带动餐饮消费同比增长18.73%,中华郡景区更跻身全省重点监测景区游客接待量前列。
华山戏法传承人雷鸣向游客表演经典戏法
双节落幕,热度不减。渭南以文化为根、创新为翼、服务为基,实现了文化传承与旅游经济的双向赋能,让“黄河华山 家在渭南”的文旅品牌更加鲜活立体,也为全域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