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记者 宋光)“5·18国际博物馆日” 陕西主会场设在渭南市博物馆,当天该馆将开展一系列活动,其中,何柳生美术作品及版画制作工艺展作为系列活动之一博物馆西一楼展厅展示。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Museums as Cultural Hubs: The Future of Tradition(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为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展览期间,渭南市博物馆还将利用周末时间举行相关研学活动,由何先生面对面、手把手地给青少年学生传授版画制作技艺,使版画这一具有千年的中国传统技艺得到传承与弘扬。
据了解,这次展览将展出何先生的版画作品、国画作品和藏书票。
版画是指用刀子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版、石版、铜版、锌版、瓷版、纸版、丝网、石膏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是用版作媒介的一种艺术创作。版画经历了从复制到创作两个发展阶段。早期的版画只是为了印刷和出版而制作,有画者、刻者和印者的分工,刻者仅是按照画者的画稿刻版,故称为复制版画。后来版画在艺术界中赢得了独立的地位,画、刻、印等几道工序都由版画家一人完成,这样版画家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作,故称为创作版画。中国的复制木刻版画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这次展出的版画作品有舒心(木刻)、狗妈妈和它的十个狗娃、富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渭南鼓楼、华山西峰、华山西岳庙、韩城司马迁祠、澄城县乐楼。
舒心(木刻)
富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渭南鼓楼
华山西峰
华山西岳庙
韩城司马迁祠
澄城县乐楼
狗妈妈和它的十个狗娃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的绘画。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才称之为国画。国画按其使用的材料和表现方法,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届时将展出何先生西岳华山、中国著名老画家阎爽飞先生、渭南著名摄影家侯福元先生、渭南著名老书法家马树友先生等作品。
西岳华山
中国著名老画家阎爽飞先生
渭南著名摄影家侯福元先生
渭南著名老书法家马树友先生
藏书票是贴在书的首页或扉页上带有藏书者姓名的小版画,被誉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西安古城墙四门四季藏书票将在展会上与参观者“见面”。
何柳生,1938年生,祖籍河北丰润,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西安美术学院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特聘驻校公益艺术家,中国美协藏书票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资深会员,工业设计高级工程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陕西省藏书票研究会会长。他自幼酷爱绘画,1950年开始版画创作,1958-1963年在北京矿业学院读书期间,曾以矿院美术社社长、中国美协业余版画组组委的身份,利用课余时间到中国美协和中央美院学习,时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桦、古元、力群、彦涵及黄永玉、靳尚谊等先生都曾亲自辅导他作画。何先生的作品章法练达、雅致细腻,为我们呈现出面貌多样、情感真挚的艺术形态。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他的版画、新年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美术》杂志等报刊上发表、发行,并被中国美术馆、俄罗斯东方艺术馆等专业机构收藏。
1970年何先生随单位迁入渭南工作生活,被渭南优美壮观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所吸引,创作出许多涉及渭南地域元素的美术作品。本次展览展出何先生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的作品,共220余幅,作品题材以渭南风物、渭南人物、渭南古迹名胜为主。
编辑:大风 职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