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智能制造、实现万物互联的基础和核心。
宝鸡系我国传感器之乡,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形成了一批最早的压力传感器企业,并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传感器专业研究所。传感器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全市专业传感器生产企业50多家,产品200余种,产值达10亿元,仅行业科技人员已有上万人规模,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在业界具有极高的地域知名度。
宝鸡市生产的传感器由于性能稳定、质量过硬,在全球五大洲都有很高的认可度,是该市外贸出口的重要工业产业。近年来,宝鸡市不断突破创新,学习引进国际传感器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先后研发出多种具有特色、适合国情的传感器系列产品,在第七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宝鸡市12户传感器企业现场获得5万套传感器产品订单。传感器科技产业的发展为宝鸡市工业发展注入强大后劲,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
为破解宝鸡市传感器企业生产面临的人才、技术、科研等难题,进一步开拓传感器产业发展前景,推动传感器产品走向世界前沿,为“中国制造”贡献更多的“宝鸡力量”,近年来,宝鸡市高度重视传感器产业发展,不断出台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精准、精细的科技和金融服务,支持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市委、市政府从发展理念和顶层设计上着手,引领产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将传感器产业发展列入《宝鸡市“十三五”科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划》《宝鸡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市领导多次开展外出考察调研,招贤纳士为宝鸡市传感器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副省长、市委书记徐启方在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报告上提出要聚焦智能制造、传感器等产业,打造“中国传感器之都”口号,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推动传感器产业发展,并深入渭滨区实地考察调研传感器产业园区现状,为宝鸡市传感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指导性建议;市长惠进才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做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渭滨区发展传感器产业;市委副书记尹清辽多次开展传感器企业发展调研,安排协调市科协、渭滨区共同推动成立宝鸡市军民融合产业联合会企业科协,带队走访省内外高校,邀请西工大、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科研团队来到宝鸡市传感器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促成校企合作模式,共破技术难题;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宁岗主持召开中小企业发展及营商环境调研座谈会,向20余户传感器企业负责人对宝鸡市优化营商环境征集意见,协调有关部门积极搭建传感器产业企业沟通协作平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2019宝鸡·长三角地区外向型企业招商推介会和全市各批次招商小分队中,积极宣传推介宝鸡市传感器产品,推动宝鸡市智能传感器项目签约落地。
宝鸡市科学技术协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始终立足“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工作定位,从前期走访调研、赴省市对接交流、多方组织协调到论坛方案最终实施,一年来坚持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工作。市科协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干部不断攻坚克难,坚持夙夜在公、激情干事,向上积极争取协调,向下深入企业走访调研,通过实地考察、组织科技工作者座谈会,对宝鸡市传感器产业发展规模、产品销售、创新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摸底排查,并组织传感器领域前沿专家,为宝鸡市传感器产业发展进行分析研判、把脉问诊,为论坛开展提供数据支撑,为省市领导提供科学决策咨询。
市科协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为宝鸡市传感器企业与国内外前沿领域搭建起了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传感器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健全完善产业链,推动传感器产品向高精尖发展、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同时,坚持以最务实的态度、最扎实的作风、最优质的服务做好论坛全程服务保障工作,确保活动成功举办。推动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向宝鸡市聚集,确保群众共享科技成果,为宝鸡市打造传感器之都,建设高端装备制造名城提供科技和人才服务,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献力。
市工信局开展了一系列调研论证活动,制定发展规划,出台促进产业发展相关优惠政策,加强外出招商引资,推动传感器产业向高端发展。
渭滨区区委、区政府高点起步,精心谋划传感器产业发展布局,不断优化传感器企业发展营商环境,加强与相关部门、企业、高校、外地客商对接洽谈,推动产业学深度融合入,建立西部传感器产业园区,为宝鸡市传感器产业发展做足基础保障工作。
编辑:职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