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青 文/图)“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你我好比鸳鸯鸟,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9月8日晚,由湖北黄梅戏艺术剧院带来的经典黄梅戏《天仙配》在西安人民剧院精彩上演,婉转的唱腔与细腻的表演,将董永与七仙女的传奇爱情故事娓娓道来,为古城观众献上了一场跨越地域的文化盛宴。
黄梅戏又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形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2006年黄梅县黄梅戏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唱腔淳朴流畅、明快抒情,表演质朴细致、真实活泼,深受广大观众喜爱。代表剧目《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经典作品,更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此次登陆西安的《天仙配》,由湖北黄梅戏艺术剧院黄维、黄少勇领衔主演,通过“鹊桥”“路遇”“上工”“织绢”“满工”“分别”等经典章节,生动诠释了董永与七仙女冲破天规、忠贞不渝的爱情。舞台上,水墨丹青风格的布景与现代光影技术巧妙融合,营造出仙境与人间交织的梦幻氛围;“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等经典唱段响起时,更是引发全场观众跟唱共鸣。
作为当地唯一的一支专业剧团,湖北黄梅戏艺术剧院历史底蕴深厚,其前身是创办于1940年的同兴乐戏社。1949年,以戏社为班底成立黄梅县人民剧团,2024年升格为省级院团,更名为湖北黄梅戏艺术剧院。八十余年来,剧院始终秉承“守正创新、传承发展”的理念,创作了《於老四与张二女》《传灯》《青铜恋歌》《我的乡村我的亲》《一代义伶邢绣娘》《梅城烟雨》等一大批优秀剧目,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大奖。80多年来一直活跃在国内外的舞台上,不仅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还赴宝岛台湾、欧洲芬兰、法国开展文化交流演出活动。
本次演出作为“戏承黄梅 韵满三秦——国家级非遗文化交流展演”活动的首场演出,演出结束后,观众久久不愿离场,演员多次返场谢幕。65岁的戏迷李女士感慨道:“我从小听黄梅戏长大,今天能在家门口看到原汁原味的《天仙配》,太激动了!”年轻观众张先生则表示:“没想到黄梅戏的唱腔这么美,剧情也很有现代感,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戏曲的印象。”
据悉,9月9日晚,黄梅戏另一部巅峰之作《女驸马》将在人民剧院上演。此次西安站演出结束后,剧团将于9月12日至13日转战富平县工人文化宫,继续为当地观众带来两场精彩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