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7月,各地中小学生陆续迎来暑假生活。如何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假期?6月28日,陕西省疾控局发布健康提示,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关注和努力,建议青少年做到规律作息、保护视力、均衡饮食和科学运动等。
规律作息 科学运动
“建议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科学的暑期作息时间表。学生要科学规划日程,采用‘学习+运动’交替模式,做到劳逸结合。全家要同步作息,共同营造规律的生活氛围。”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周体操表示,小学生每天应保证10小时的睡眠时间,初中生则应每天保证9小时的睡眠,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
周体操提醒,部分孩子晚上通过熬夜补偿娱乐时间,或在假期过度补觉,导致日夜颠倒。这些行为都会扰乱生物钟,增加开学后暑期综合征出现的概率,家长应及时引导纠正。
“孩子应每天进行至少60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如跑步、骑自行车、跳绳、游泳等,并配合肌肉力量练习。”周体操说。
暑假天气炎热,学生应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建议在早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进行户外运动。若气温超过32摄氏度,应停止户外剧烈运动,转为室内运动,如在室内跳健身操、打乒乓球等。运动前需充分热身,以防受伤,运动期间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补充水分,运动后应适当休息,避免立即冲冷水澡或大量饮用冰水。
周体操提醒,如果运动时发生急性扭伤,要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伤害,如佩戴合适的支具或护具等;受伤48小时内,用冰袋或包裹冰块的毛巾敷在受伤部位,每次冰敷15分钟至20分钟,每天3次至4次;使用弹性绷带或其他压迫装置减少受伤区域的液体积聚,限制血液流向该区域并减少肿胀;将受伤肢体置于心脏水平以上的位置,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的排出。
合理用眼 均衡饮食
周体操介绍,学生可采用“番茄工作法”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即每25分钟专注学习后,休息5分钟,每完成4个循环休息15分钟至30分钟。休息时可进行拉伸、远眺。遵循“20—20—20”原则,即每使用电子设备20分钟,需注视20英尺(约6米)外的物体20秒。同时,控制电子设备使用时长,小学生每天累计使用电子设备时间不超过2小时,中学生不超过3小时。学生可以通过户外运动、手工制作、家庭桌游、科学小实验等活动,减少对电子设备的依赖。
学生应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做到眼睛距离书本约一尺,胸口离桌沿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看书、写字。
“日常饮食应均衡多样。每天需摄入谷类、蔬菜、水果、肉蛋奶等。”周体操提醒,如果孩子对乳糖不耐受,可用酸奶等低乳糖乳制品代替牛奶。选择健康零食,并控制食用量,避免影响正餐。
“食品加工中添加的蔗糖、果糖等,即使标注低糖也可能含较高甜味剂。”周体操说,学生要限制含糖饮料摄入,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学会查看食品营养标签,优先选择新鲜水果,若外出时不便携带新鲜水果,可选择100%纯果蔬汁,补充矿物质、维生素等。
夏季食物易变质。家长和孩子购买食品时应查看保质期,选择新鲜的食材;剩饭剩菜冷藏保存,再次食用前应彻底加热至100摄氏度并保持3分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
关注心理 监测发育
假期孩子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家长应注意观察,及时识别孩子的情绪变化,帮助其排解不良情绪。“家长可以每天安排15分钟至30分钟‘专属对话时间’,避免说教式交流。”周体操说。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发展绘画、音乐、手工、阅读等兴趣爱好,丰富生活、缓解压力,促进心理健康。支持孩子与朋友聚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其社交能力,但需提醒孩子注意安全。孩子与朋友发生矛盾,引导其用“我观察到……我感到……我需要……”的句式表达感受,培养孩子解决冲突的能力。
对于青春期生理变化,周体操说,家长可以通过科普绘本等开展生理知识启蒙教育,帮助孩子了解身体发育规律,减少焦虑与误解。
“家长应为孩子做好生长发育动态监测,建议每2周至4周测量一次身高、体重,并对照标准,判断孩子的体重是否在正常范围。”周体操说,超重、肥胖儿童应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避免食用高糖高脂食物。低体重儿童需排查营养不良原因,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热量摄入,必要时进行营养评估。青春期前儿童年身高增长5厘米至7厘米,若年增长超过8厘米,应及时就医,进行骨龄、激素水平等检查。
陕西日报 记者 张家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