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延河》杂志 “2017年最受读者欢迎奖”网络投票评选活动揭晓,分别评出“诗歌”“小说”“散文随笔”“翻译”等四个文体门类的人气作家和作品,其中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9名,优秀奖12名。
文化艺术报——文化艺术网讯 (记者 李济朴)10月19日,《延河》杂志 “2017年最受读者欢迎奖”网络投票评选活动揭晓,分别评出“诗歌”“小说”“散文随笔”“翻译”等四个文体门类的人气作家和作品,其中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9名,优秀奖12名。其中刘西英的诗歌《对草原的另一种解读》、李金荣的散文《在罗马邂逅济慈》、陈夏雨的小说《金色池塘》、柳向阳翻译的美国作品《内与外的声音》获得一等奖。本次活动由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延河》杂志社承办。
本次网络投票活动坚守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活动转发量近万次,涉及200多位作家的作品,愈50万人次参与了投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进一步扩大了《延河》杂志的影响力,加强杂志与广大作者、读者之间的联系互动,使杂志更好地完成新媒体时代的转型。
颁奖仪式后,获奖代表进行了发言,原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尹武平表示,《延河》杂志几十年来在自己心目中是一种仰视的高峰,自己和身边的同事不断的向高峰攀登。
诗人、翻译家、北京外国语大学世界诗歌研究中心主任汪剑钊表示,《延河》杂志开设翻译栏目是相当有眼光的,翻译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也是一种翻译互动,现实事物被作家写作进入作品时,就是通过作者本人的经历呈现的一种方式。作为获奖者,文学奖项应该被当作是一种游戏,而不要当作是一种荣誉,应是一种鞭策,让自己走的更远。
作家冯积岐说自己是1983开始在《延河》发表作品,也是自己走向全国的出发点,所以自己对《延河》的感情特别深。一个作家最严重的考验是读者和时间,作品没有读者就是很大的遗憾,同时几十年后是否还有人读你的作品,作品能否被留存下来是对作家考验的两点。
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延河》杂志执行主编阎安表示,网络投票不一定就准确反映了作品的水平,但是却反应了一种客观性,网络时代文学和网络的关系,如何与读者在网络沟通也是今后需考虑的问题。
最后,与会嘉宾就写作导向、新时代下网媒传播以及对《延河》杂志建议等多方面进行了座谈交流。
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钱远刚在总结发言时表示陕西省作家协会将竭尽全力为作家服务,同时他还建议作家始终要坚持作品质量为第一,同时《延河》杂志会从多渠道去创新,办的更好,做好陕西标杆文学刊物。
编辑:张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