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地衣绚彩、苔藓菁翠的美好春日,友人邀我去终南山下他的园子里踏春赏景,归家时又热情地送我两棵由他亲手栽培的景松。我煞是喜爱,只可惜家舍太小,无法给这两棵生机勃勃、姿态优美的景松提供一个适合它们生长的环境。忽思得年少读书时,曾读过《孟子·梁惠王下》,书中有语“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遂决定,趁着这美好的植树季,把它们植入我那离别已久的故园去,让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共享它们的风姿岂不美哉!
农历乙巳三月初一(阳历3月29日),城里被罩上了一层灰蒙蒙的沙尘暴,但思乡心切、植松兴浓的我却没有一点不快。当车子驶上通往故乡的村道后,厚重的泥土承载着田野的清香扑鼻而来。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中,一群群的鸟儿在自由地飞翔着,丝毫不见沙尘暴的踪迹。村中平坦的水泥小路就像棋盘上的格线一样,笔直地通往各户的院落,家家门前都有约二十平方米大小的花园,各色鲜花次第开放。我的祖宅位于村子中央,坐北朝南,由于堂屋建造久远,已略显破旧,但宽阔的院子却格外平整,光照十分充足,顺着东边院墙有一架辘轳井。好一派悠闲恬静的田园风光!原来,整个院子常年不住人,便由邻家大哥大嫂开辟成一畦一畦的菜地,栽种着韭菜、大葱、菠菜、莴笋等不同的菜品,中间只留了三十厘米宽窄的砖铺小路以便务做。
自古以来,人们对松树就怀有特殊的感情,常以松柏象征坚韧不屈的品格,并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景松是松树的一种,它蓄纳了松树的所有优势,还以其独特、优美的外观姿态而闻名,常被人们用于打造园林景观。朋友送我的这两棵景松,学名叫黑松,以朋友的戏言谓之,它们是景观树品中的“伟丈夫和美小姐”。它们犹如情侣一样般配,具有黝黑厚实的枝干和壮硕古朴的外形,环境适应能力强,能够在严寒、干旱、贫瘠、酷暑等恶劣环境中逆势生长,不随季节交替而凋零。黑松的这些生态适应性给人以正直、踏实、坚毅的感觉,所以它常被人们视为“长寿之树”,在华夏传统文化中,与鹤并称“松鹤”,具有延年益寿的象征。它的苍劲形态和常绿特性表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释放的氧气量远超普通植物,又被植物学家誉为“天然氧吧”。黑松造型更是一项极具技巧与耐心的艺术,需要通过疏枝、塑形、矫正等程序的精心培育,才能打造出自然与艺术完美结合、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观作品。看来,景松不仅是一种自然界的景象,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我当如获至珍。
选准堂屋门前的空地,定好位置后,我便开始挖坑。这时邻家大哥的一番叮嘱令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邻家大哥退休前曾长期担任植树护林队的技术员,如今虽年逾八十,依然精神矍铄。他的指点无疑就是教科书了:两棵树的间距不能太近,栽植的坑基不能太深,定根的水要浇透。末了,还不忘给我普及一些植树养花的常识。
一番劳作后,如愿以偿。我擦着额头上的汗水,依依不舍地回望着两棵傲然挺立的景松,它们犹如两位勇猛的武士一样,守护着曾经养育过我的故园。
故园植松记
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