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耘·曾广闲文专栏 顽石的灵性修炼(3)

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孙悟空:斗战悟灵性
  孙悟空是吴承恩在《西游记》里塑造的一个神话人物,小说第一章就交代了他的身世背景:“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一日迸裂,产一石卵……化作一个石猴。”花果山的仙石产下了石卵,化成了孙悟空,与女娲补天遗石的传说形成微妙呼应,恰似《西游记》开篇诗所言:“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天地灵气在此刻凝结为生命的觉醒。因为天赋异禀,孙悟空顺理成章成了猴王,继而跋山涉水拜菩提老祖为师,学到本事后搅得天庭不得安宁,从而就有了被压五指山,再被唐僧收徒并跟随师父取经的故事。他机智、活泼、勇敢的形象深入人心。
  石猴初诞,即以灵性破混沌。花果山的洞天福地,让孙悟空在此完成了从自然造物到文明载体的蜕变,大闹天宫暗示着他作为旧秩序抗争者的困境突围,被压五指山则是诸天神佛对他的微妙纵容——他们深知此石承载着补天使命的未尽因果。
  取经路上的孙悟空,逐渐展现出超越顽石本性的哲思。在被独角兕大王夺去金箍棒后,他于南天门外作诗:“河汉安宁天地泰,五方八极偃戈旌。”道出了历经五行山下五百年镇压后的生存智慧。悟空从“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的野性,到“伏虎降龙处处通”的圆融,完成了炼心境界的升华。金箍棒从“定海神珍铁”到“随心铁杆兵”的转变,恰似孙悟空从“顽石”到“悟空”的顿悟。
  当师徒行至灵山脚下,接引佛祖的无底船载着褪去凡胎的唐僧,孙悟空却笑道:“驾不去!驾不去!”此时的顽石已参透“鸿蒙初判陶镕铁”的真谛,昔日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终在“五圣成真”的结局里化作斗战胜佛,完成了历劫归真的自我救赎。花果山仙石崩裂的场景,暗含道家“打破顽空须悟空”的哲学隐喻。其拜师学艺、大闹天宫、西行取经的三段式成长,对应着顽石从混沌到秩序的重构过程。七十二变象征对固化命运的挣脱,而紧箍咒则揭示自由意志与集体规训的永恒矛盾。
  从花果山的混沌初开,到灵山脚下的明心见性,当我们在“金猴奋起千钧棒”的豪迈中感受热血,在“除恶须翻万叠山”的决绝里体悟禅机,便会懂得:所谓顽石成灵,实则是人性在神话维度上的诗意绽放。都说放下成佛,孙悟空告诉我们,不放下也能成佛。

编辑:北月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