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河文化守望者成存义:用阅读点亮乡土

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成存义

    2006年,成存义(左一)陪同陕西日报记者考察郑国渠

    成存义创办的《谷口春秋》

在陕西泾阳,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用半世纪的光阴书写了一段传奇。他出身木匠,却以笔为犁深耕乡土文化;他初中毕业,却藏书六千余册,成为远近闻名的“全国书香之家”典范、“陕西省百姓学习之星”;他如今已愈古稀,仍跋涉在泾河两岸勘遗址、辑方志,为乡土文化的传承燃灯续火。他是成存义,一位将生命与书籍、土地紧密交织的草根文化守望者。他的故事,是阅读与乡土交织的生动注脚。
  书籍是苦难里的光
  1954年,成存义出生在陕西泾阳的一个普通家庭。16岁初中毕业后,生活的重担早早地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跟随师傅走街串巷做木工,那时的他,虽身处艰苦的环境,心中却始终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师傅给的微薄报酬,大多被他用来购买书籍。在那些忙碌而疲惫的日子里,书籍成了他心灵的慰藉,知识的光芒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柳青的《创业史》被他翻到卷边,“书中关中农民的坚韧,正是我的精神食粮”。
  “书是医愚的良方”,这是父亲留给他的朴素真理。在“老学究”父亲的影响下,少年成存义在古籍堆里长大,用阅读为人生打开一扇窗。从木匠到泥瓦匠再到建筑工,生活的劳顿从未消磨他对书的热情。青年时期的成存义,即便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依然用读 书 自 学完 成 了 自我教育。
  2002 年,他以 49 岁的“高龄”,参加了《陕西日报》第36期新闻培训班,成为当时参加培训年龄最大的学员。2004年,他又参加了西北大学第11期新闻从业资格培训班,并取得了新闻采编从业资格证。从此,他便一头扎进了文字的世界,每日笔耕不辍,经常有新闻、摄影作品见报。
   三代同堂的书香传承
  走进成存义的家,一整面墙的书柜映入眼帘,给人的第一直觉客厅更像是书房,书柜里整齐码放着地方志、陕西地方戏剧志和各种文史典籍。这是个典型的“书香门第”:老母亲在世时96岁高龄,依然每天雷打不动读报看电视新闻;儿子在国企工作,同时继承了祖父和父亲的文笔,常在报刊发表散文作品;还在上小学的孙子,已经“啃”完了东野圭吾的20本小说……
  “装修房子时,我对儿子唯一的要求,就是一定要给我留足搁书的地儿。”成存义指着客厅一整面墙的书架,骄傲地说,“这些书,就是我们家的传家宝。”
  几十年来,他对读书的热爱从未减退,家中藏书六千余册,每年还订阅多种报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读书看报,其乐融融,这便是成存义生活中最美好的画面。
  让书香浸润乡邻
  成存义不仅自己热爱读书,还希望将这份热爱传递给更多的人。在创业小有成就后,他出资为村子的老年协会订阅了《陕西农村报》《西部法制报》《陕西老年报》等报刊。担任老年协会会长后,更是将村里的“农家书屋”打造成一座文化驿站,定期向村民和学生开放。在他的努力带动下,村里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书籍逐渐成了村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 年,成存义创办了全省唯一村级涉老刊物《谷口春秋》,极大丰富了村老协的文化生活。他还和一帮热爱家乡的草根文学爱好者共同发起成立了“清水湾诗社”,用诗歌展现乡音乡情,为乡村文化建设注入一股活水。
  用文字守护乡土文明
  “读地方志,才知道脚下这片土地藏着多少故事。”成存义对泾河地域文化的痴迷,始于书籍与田野的双重跋涉。2017 年,成存义发起成立了民间公益文化团体“泾河文化研究会”,团结了对地方文化感兴趣的人士,追寻泾河历史文化踪迹,着手查阅史料、搜集文献、进行田野调查。他们深入各界采访,书写文章、编辑图书,并成功推动了地方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成存义把对家乡的热爱都融入到了文字之中。近年来,由他编撰出版的《在泾之阳》《泾野寻幽》《仲麓之光》《石中岁月》《回望乡关》《寸草春晖》《泾河文化这些年》7部文献,已成为地方志研究的重要资料。他用自己的笔,为泾阳的历史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老成数十年如一日致力挖掘抢救泾阳地域历史文化,出钱出力,他经常说这些都是‘善事’。别人收藏古董,他收藏‘古事’。”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何冠雄这样评价成存义。许多濒临消失的文史资料、方言歌谣、水利旧事,在成存义的笔下重获呼吸,变成了厚重的文献遗存。
  如今,72 岁的他仍坚持每日阅读,笔耕不辍,坚持为泾阳文化发声出力。他用几十年的执着与热爱,诠释着对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他的经历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地方文化的研究与传承之路,让我们看到了文化的力量与魅力。
  “先人用夯土筑城,我们希望能用文字夯实这片土地的地脉。”这位文化守望者,像泾河畔的一棵老槐树,用年轮记录土地的故事,用阴凉滋养后来者。他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阅读从来不只是个人的修行,更是点亮乡土、照见未来的火把。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成艳妮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北月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