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经典——另类思想实验(10)

发布时间:   作者:墨耘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墨耘

    

唐代大诗人、有诗豪之称的刘禹锡,也是想象力奇绝的高手。他在还没有去过金陵(即今天南京)之前,便写出了金陵怀古的传世之作,如《金陵五题》中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写作手法。显然晋时的“王谢堂前燕”,到刘禹锡所在的唐代时,早已灰飞烟灭,但放在此处,却让怀古伤感之情跃然纸上。拿现在时髦的话说,这就是典型的“穿越”。这种只在思维层面才能做到的“实验”,带给人“兴亡无定数”的强烈思想冲击。
  还有一位在历史上不太著名的宋朝才子王观,在送别友人时写了一首著名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全词画面感极强,把水和山分别比拟作眼波和眉峰,既传神细腻又奇绝脱俗,盼望送别的友人去到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让人充满遐想和向往,意味深长。词的下半阕,看似对即将离去的春天的依依不舍,实则是对别离的难舍。但笔锋一转,又以“千万和春住”收尾,祝福友人生活在如春美景的好所在,情真意长,让人耳目一新。全词想象力无限,既有静态的景物描写,又有动态的言行刻画,是一个看似做不到、实则感受得到的充满张力的文学“思想实验”。
  我们能跳出尘世的琐碎,能拥抱星空,能肆意幻想……古典诗词把现实和虚拟巧妙统一在思想空间里,成为美轮美奂的“思想实验”高地。
  ……
  爱因斯坦曾说:“理论的真理在你的心智中,不在你的眼睛里。”明朝著名哲学家、心学创始人王阳明说:“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那些经典文学作品,不都是始于作者之知,而成于传播之行的吗?这些名人名言,可谓是对文学领域思想实验的贴切注解。
  有感于《西游记》的思想实验精髓,效颦古诗词的写法,吟诵几句:

  《尘埃的梦想》
  欲上瑶台探散仙,逍遥自胜打神鞭。
  甘随玄奘访佛祖,也伴悟空动九天。


编辑:晓佳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