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华阴:进文化园 走一趟农文旅产业路

发布时间:   作者:高盼成 闫佳琳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高盼成 通讯员 闫佳琳)美丽台塬,微风徐徐。四月里华山脚下孟塬镇晓鹏村处处皆景:塬上绿树成荫、垄上油菜花开,错落房舍十分整齐;花田间、小巷里,八方游客来来往往笑语溢街巷。

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近年来,地处华阴东南部孟塬镇晓鹏村,把激活乡村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开发的华山农耕文化研学园项目,不仅让塬区独特资源优势有了新内涵,更让村庄焕发勃勃生机。

4月1日,正值文化研学园开园,记者走进该园。与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家风馆”相邻,占地560亩的文化研学园,土黄色的茅草屋,潺潺流水、静谧小桥,衬在春天晴朗天空下,仿佛一幅被时光封存的旧画作。园子地面铺上了青砖,整整齐齐排列似一条干涸的河床。脚踏青砖路,古房、古物在眼前展开,如同穿越时光长河。

“整个园共有4个区,分别是农耕体验区、石磨体验区、国学传承体验区、田园生活体验区。”晓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冯小荣介绍到。

“从华山下来,没想到这里还有这样一处好地方,放松惬意。”正走着,碰见一游客称赞到。

顺着游客走来的方向,穿过一座小桥,来到石磨体验区,这里展示的是农耕器具、农耕历史图片、农耕故事。

 “你们猜这里是干什么的?”晓鹏村今年70多岁的闫建中,亲自当起了导游。为加深大家印象,他先让大家猜,然后娓娓道来。“这个晾晒场,是最早时候,你们姥爷姥奶晒粮食的地方,石磨是碾碎小麦的……”

大家一边听着,一边亲自体验。“这里像个时光宝盒,将之前农业智慧结晶聚集在一起了。”来自附近村的80后贾华英说,自己也是农村出身,触摸这里一切,感觉很亲切,就像门口标语所言,找到回家的感觉。

image.png

孩子们在石磨体验区亲自碾粮食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旅游中的体验感,尤其对有文化特色,能深度参与的项目更感兴趣。”冯小荣说,为建好这个文化研学园,村上多次组织外出调研,多次开会,于是将其作为文化园其中一部分。

走过石磨体验区,往前走便是孟子学堂——国学传承体验区。只见一群小朋友,衣着整齐,正端坐在小板凳上,认真听一位老师讲国学。上前打听,原来是该市快乐魔方华阴校区“行走的作文课”组织的春日游。

“每个团队过来,都会提前和带队人对接好国学课程,发给他们进行备课。”冯小荣说,后期村里会专门培训老师,讲解传统国学。

“对我们来说,这不仅仅是文化园,也是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保护传承文化是我们的使命。”一旁旁听的该村村民闫随利说,看到很多人过来参观,心里有强烈的自豪感。

“希望,通过对古老文化在一次次创新表达中,给游客、给学生带来对时代更深刻的认知。”冯小荣说,因为它是关于文化积淀、民族记忆与历史传承。

2.png

华阴校区“行走的作文课”老师正在国学传承体验区给孩子们讲国学

看完农具,听完国学,绕着城墙走,就来到农耕体验和田园生活体验区。只见来这里的人们三五成群,有的地里锄地、有的在一边做饭。

“就干了一会,累得不行,原来农民伯伯是这样辛苦。”小朋友王依琳说。

亲身体验农耕的乐趣,深入了解农业生产的艰辛和付出。据了解,目前,晓鹏村已和13所学校签订研学合同。

3.png

孩子们在田园生活体验区做饭

农耕品尝收获乐趣,国学接受精神熏陶。大风车、油菜花、袅袅炊烟,塬区独有的自然风光让人一饱眼福。放眼望,整个村庄显得明晃晃的。做记者多年,跑过很多村庄,但这里独特的美,让人内心安宁。

资源盘活了,群众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也有了。园区门口,小吃摊摆起来了、农家乐门也开了。

“来来来,进来坐。”看见记者采访,老板热情介绍。仔细问,老板延乐也是土生土长的晓鹏村人,之前走南闯北,如今看村里文化园兴起,第一时间将村里原来油厂改成农家乐。“装修得古色古香。”“为了和文化园协调。”“生意怎样?”“每天收入很不错。”严乐高兴地说,村里有6个人在这里打工,带着大家一起致富,心里高兴。

花海拍照,旅游打卡;白天农耕,晚霞美食。孟塬镇晓鹏村独特迷人的农耕文化和旅游资源,令游人流连忘返;游人们欢声笑语中,跃动着晓鹏村乡村全面振兴的勃勃生机。

 

编辑:佑怡           责编:林夕           终审:慕瑜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