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小奇
“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照哥哥。”
这是依据路遥中篇小说原著《人生》改编的同名电影的主题曲,信天游的曲调,比兴鲜活的歌词,乍一听,便直击人心,尤其是那些青春洋溢着的心,烙在心底,从此难忘。
1984年,电影《人生》热播时,我正是刚刚跨过十八岁的怀春与做梦并行的青年。单纯而幼稚的我以及我们,看到刘巧珍与高加林纯真的爱情因人生道路的不同而夭折时,流下了同样难过的泪水,仿佛我们自己也遭遇了同样的不幸一样。年轻的心,对爱情是敏感的,对爱情之外左右爱情的种种,似乎有些感知,但却是肤浅的,甚至狭隘的。
许多年后,随着阅历与认知的增长,我们才深切而清醒地认识到,《人生》不仅是对爱情、命运的考问,更是对彼时城乡二元体制的考问。在城乡二元体制下,有多少如刘巧珍与高加林一样的悲剧呀!城乡之间,横亘着许多无法逾越的鸿沟,使它们不能真正地相互融入、不能同步发展,当然也不能平等地享受人类文明的成果。生活在城乡环境迥异下的人们的相互关系,也可想而知。大时代的洪流面前,卑微的个人又如何抵抗?个人的命运又算得了什么?那么,个人的命运,真的算不了什么吗?
这些深刻而复杂的问题,年轻的路遥却早早地敏锐地认识到了,并用自己的笔以文学的形式反映了出来。须知,这样的思考、这样的反映,不仅需要超人的文才,更需要超人的文胆。
那时,路遥刚刚三十出头。
四十年后的今天,随着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等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户籍制度的改革、城镇化发展、脱贫攻坚决战以及接续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人居环境、医疗卫生、交通通信、经济收入等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与城市居民同样地享受国家福利政策,有的地方生活的舒适感幸福感甚至超过了城市。应该说,二元体制的社会结构已经消除,我们已经迈进了一个崭新的充满希望的时代。促成这些发展变化的,有诸多种力量,文学的力量应该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种。
英年早逝的路遥如果地下有知,也会抿嘴微笑了吧!
《人生》出版四年后,1986年12月,路遥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又苍莽问世。小说主要描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陕北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农民命运的对比与改变,是一部瑰丽而宏大的史诗性巨著。没有实行承包责任制前,即大集体时代,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和计划经济体制,农业凋敝、农村贫困、农民的日子越过越恓惶。那个时代,如果有奋斗,除了政治上的投机钻营,其他几乎都被视作异端而遭批判和打倒。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则大不一样了,简直可以用换了乾坤来形容。分到个户的土地,忽然间就变得生机勃勃,丰产高产。解除了许多束缚的农民,则像打了强心剂,身心充满了希望和力量——虽然最初,也有些疑惑和战战兢兢。种田之外,还可以搞多种经营,摆摊开店、贩运流通、开办工厂公司、外出打工等等。春风浩荡十万里,政通人和百业兴。歌曲“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彻大江南北,那是实实在在从心窝子里流淌出来的欢喜和追求啊!农民、农业、农村变得有奔头了,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可以放开手脚为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奋斗了。
《平凡的世界》里的主要人物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他们的人生经历就突出展现了“奋斗”的含义。以至于多少年后,已是互联网经济风云人物的马云说:“在艰难创业的时候,是《平凡的世界》改变了我,它让我意识到,只要不放弃就会有希望。”著名地产商兼SOHO中国创始人潘石屹则说:“《平凡的世界》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一部小说,没有任何一部小说可以超过它。每一次的人生低谷,觉得这个坎迈不过去了,我都要拿起来读一遍。”可以说,《平凡的世界》激励了几代人不懈奋斗,追求人生的价值和幸福,现在,它依然焕发着如此神奇的作用。这种励志是普世的,永恒的,所以未来,它必然还有着无限的生命力。
但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它的内涵绝不仅仅在于励志。它的价值还在于客观记录了特定历史条件下和重大变革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及世风世相等等,通过描写苦难和幸福地去来,揭示出社会前进发展的规律,同时展现出作者对假丑恶的鞭笞和对真善美的讴歌。少安、少平兄弟俩,老大少安因为照顾老人、孩子以及年龄和文化的原因,只能在祖祖辈辈生活了几千年的古老的土地上继续摸爬滚打,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老二少平因为读过书且年轻有思想,他不想再一辈子被捆绑在土地身上,重复同他祖辈父辈甚至像他哥少安一样的生活,他立志要走出农村,哪怕通过打工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差不多四十年过去了,路遥笔下这对不向现实妥协、不向命运低头的农民兄弟,不正是几十年来一直到今天中国农民的现实写照吗?对比今天无数仍然靠打工养家糊口、提高生活质量、改变自身以及家庭命运的农村现状,令人感慨之外,也不由得赞叹经典作品卓越的预见性及其伟大的生命力。这也应该是《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和“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荣誉的根本原因所在吧。
彼时的路遥也就三十六、七岁,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纯熟的写作技巧,如果没有对生活对社会敏锐而深刻地感知、洞察和剖析,如果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学使命感,他一定写不出这样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但是,他写出来了!伟大的作品无疑需要一颗伟大的灵魂,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在文学的殿堂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流派各领风骚、各具所长。但是,如果从文学存在的意义、文学参与人类文明建设的作用、文学赋予读者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等方面来衡量,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和创作方法,无疑是要高出一筹的。这是因为,现实主义的作品(尤其是经典的作品),它必然是和我们现实真实的生活紧紧连在一起,没有隔离感、虚幻感,它所描写的内容是真切可信的,并且超验性地揭示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生活的真谛,引起我们个人重视和思考的同时,给我们以人生的指引,从而激起强烈的共鸣,滋润我们的心田、培树我们的精神。如前所述,这对作者的文学修养、写作技巧和洞察、解剖社会的能力要求很高,但更重要的一点,作者须要有强烈的文学使命和社会责任担当。
这也很符合路遥的心性品格。如果没有强烈的文学使命和社会责任担当,路遥就不会在《人生》获奖需借路费去领奖后依然拼死拼活地写《平凡的世界》,不会在妻子离异自己孤身一人带着女儿生活上有老下有小需要养活的困境中,依然只钟情文学,不会在《平凡的世界》一卷本出版后普遍不被看好的情形下依然顽强地继续埋头创作二卷本、三卷本。
文学是愚人的事业。此“愚”,其实是沉沉的、深深的痴爱、大爱。这爱,当然不是爱自己,而是爱这个世界、爱人类。
路遥伟大,《人生》《平凡的世界》不朽!
作者:郭小奇,男,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出版诗集《忽如一夜东风来》,散文集《流光觅痕》《光影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