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面

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为地地道道的老陕、关中西府人,我吃了半辈子面,也知道一些哪里面食好什么年龄吃什么面。凡是“陕西楞娃”,一听到“咥面”二字,一瞬间血脉偾张、自然解锁,要吃要干、痛快淋漓的场面直奔眼前。
  秦地秦人秦腔秦面。陕西面食近千种,种类不同,各有特色。我觉得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天气变化、水质土壤、粮食庄稼、传统手工、烹饪做法、饮食习惯等等有关系。“汇通面”,却做到了半路杀出程咬金,一路带闪电一路在长红。据说,“汇通面”来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咸阳彩虹厂以及陕西如意电视机厂、咸阳橡胶总厂等夜班员工下班后吃饭,在后来的汇通大厦十字附近形成的地摊夜市,和今天西安南二环含光路的差不多,是为夜班出租车司机服务的。时势造英雄,我们老百姓,活在当下,谋求发展。“汇通面”伊始,国企改革、工人下岗、农民进城打工,一些人摆摊卖面挣辛苦钱,一些人下班也找物美价廉的“吃食”,“汇通面”做到了,也就赢得了市场,发展到了今天。“汇通面”,可以说,在继承传统手工面“老手艺”细发、揉到的基础上,借鉴了西餐快而标准化的一些特点。这面属于碱面,干拌面,重料少汤,筋道耐嚼,不易煮烂,不易粘连。面是好面,取自关中粮食产区的农村自磨面,是做好面的最基本,统一食材加工;辣子是兴平辣子,辣而不麻、辣而爨香;醋是陈醋,酸而飘香,适中有度;臊子也来自农家,用土豆、胡萝卜、肉末等新鲜时蔬肉类炒制而成,香气浓郁,味道鲜美,是面的灵魂;新鲜的韭菜小段,撒在面上,白里透红,红里泛绿,增加了色彩和营养,提升香气,色香味俱全,刺激食欲、开胃解腻,让人垂涎欲滴;调料、酱料在马勺里先调好,面下好后直接捞入不锈钢盆子里干拌,无任何添加剂,厨师和客人面对面,值得信赖,节省时间,有利入味,快速解馋。虽然面不是现擀,但最大程度保持了面的味道,热腾腾地端上桌来,介乎传统和现代之间吧!
  我们这些“陕西楞娃”,咥起面来,不知道细细品味,就直接入肚了。过去,我爱咥搓搓面、削筋面、棍棍面、炒拉条子,面是面、汤是汤,黑白分明,不喜汤汤水水,混搭一片。也爱吃素,爱吃简单专一的面,不喜欢二合一三合一四合一、网红爆肚面那样乱搭,没了原味。但有时候,也喜欢专门喝一碗扶风臊子面酸汤。随着年龄的增长,硬面不敢咥了,就咥一些手工软面,当然,也有些商家为了生意,快点挣钱,鸡蛋拉条子炒面基本在食口不做了,只能成为一件憾事。
  从这个方面来讲,“汇通面”在推进面的标准化、创新化上进了一步,守正创新,不断前行。和袁家村这一品牌有一拼,似乎要开启全国连锁模式。大千世界,夜色朦胧,万家灯火,团团圆圆,在一个地方,每家开个三轮“蹦蹦车”,每家一个档口,为了生活,干净利索,聚在一起卖面,口味还基本差不多,最大限度地维护着“汇通面”这一难得的品牌,但是大家仍能和睦相处,生意仍能不断火爆,这就是咸阳“汇通面”团结一心的奇迹,也是咸阳人“汇通天下,自成一体”的敢干敢闯、互相包容的精神。
  “老板,来碗汇通面!大碗,酸辣的!”听到这一秦声,坐在咸阳福园巷子,我感觉立刻回到了千年秦都,穿越历史,时光不再,故土人亲。
  讲究的,在咥面之时,吃一瓣新出的大蒜,喝一杯啤酒,来个肉夹馍,就心意满足、快意人生了。大口咥面,大汗淋漓,满是自豪,满脸幸福,是不是想给面条当“粉丝”了?
  外地人,看到这咥面的场景,能吓一跳。穿着华服,害羞的小姑娘们,咥起面来,有的用手遮脸,有的狼吞虎咽,娇羞与豪横,都算是一道风景。
  现在的“汇通面”,一年四季,按时开放,为了生计,熬夜服务,是咸阳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它不仅是一张“名片”,还是“亚洲最大露天面馆”的诞生地、集聚地,是一个现代饮食文化街区的“符号”。虽然西安等地也有了“汇通面”,但是离开了原产地、原产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氛围,是咥不出来面味的。我们宁可开车、打车不远百里花钱花时间去咸阳咥一碗“汇通面”,也不愿在家门口凑合一顿。
  这不是简单的一碗面,面中有历史,面里有味道,面后有烟火,面前有生活。当然,这种咥面的豪爽、痛快,发自内心的受活,只有秦人能懂。如果你是一个浪迹天涯的孩子,也能懂些;如果你是“特种兵”式旅游者,为了赶时间,为了打卡网红,那可能就只能留下一张照片,待老了,再慢慢品味吧。

编辑:北月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