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我心底悄然萌生出一粒种子,它生根、发芽,催生出一股难以抑制的创作冲动,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为饺子书写点什么。饺子,裹挟着家的温馨、团圆的喜乐,隐匿着妈妈的温柔、奶奶的慈爱,是悠悠岁月沉淀下来的暖人记忆。
小时候,家中农事繁忙,日子在忙碌与辛劳中匆匆流逝。然而,每当农闲时分抑或重要节日来临,妈妈和奶奶总会满怀热忱地踏入厨房,开启一段温馨的包饺子时光。那时,肉饺子堪称是难得的美味佳肴,只有春节、中秋这样的重要节日,才能端上餐桌。当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饺子端到面前,轻轻夹起一个放入口中,鲜嫩多汁的肉馅与筋道的面皮在齿间交融,幸福感瞬间在味蕾上肆意绽放,那是童年记忆中最难忘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是爱的味道,每一口都满是眷恋,让人回味无穷。
刚参加工作时,我在一所农村小学任教。当时学校条件艰苦,没有食堂,村里便贴心地安排有学生的家庭轮流为我们几个离家远的年轻老师管饭。在乡亲们家中,我们享用了一年多的家常便饭,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当数肉饺子。那段时间天天吃饺子,以至于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看到饺子便没了兴趣。即便如此,村民们的淳朴善良,以及他们在饭菜中倾注的满满热情与关怀,却如烙铁一般,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间,令我铭记一生。如今回想那段时光,我常常因自己当时年轻、经验匮乏,没能更好地回报大家的情谊而深感愧疚。
结婚后,我惊喜地发觉婆婆也是个饺子的忠实爱好者。只要哥哥、姐姐从外地工作回来,或是家里来了客人,又或是想给家人改善伙食,婆婆就会即刻系上围裙,风风火火地走进厨房,精心准备饺子。随着时间的推移,饺子的种类愈发丰富多彩,猪肉白菜馅的经典醇厚、韭菜鸡蛋馅的清新爽口、三鲜虾仁馅的鲜香营养……婆婆的饺子,每一种都饱含着她对家人浓浓的关爱。她包的哪里只是饺子,分明是满满的爱与温暖的传递。
后来,大宝去外地上学,每次临行前和回家后的第一顿饭,必定是奶奶包的饺子。奶奶总爱念叨:“饺子里包着家的味道,吃了它,在外头就不会想家喽。”二宝出生后格外挑食,可神奇的是,三岁之后,每次家里包饺子,他却能多吃上一些。于是,婆婆便常常叮嘱我多包饺子,她笑着说:“孩子爱吃,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现在,婆婆年事渐高,行动不如从前那般利索,我便自然而然地接过了厨房的重任。在婆婆的影响下,除了节假日,我习惯每周末为家人包上一顿饺子。周末包饺子,已然成了我们家独特的传统,成了家人之间无需多言的默契。偶尔想换换口味时,我还会动手做上一顿蒸饺,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热气腾腾的饺子,欢声笑语在屋子里回荡,温馨而又幸福。
如今的饺子变得平凡而普通,几乎成为大众口中的家常便饭,更变成了人们对美的一种追求:在色彩上,五彩果蔬饺子横空出世,让人眼前一亮;在造型上,也突破了传统的框架,那些热爱生活、手艺精湛的人们,用双手赋予饺子全新的生命力,有人指尖灵动地捏出了栩栩如生的白菜饺、金鱼饺,有人包出花边精致的柳叶饺,还有小巧玲珑的元宝饺。
岁月悠悠流转,即使饺子的色彩和形状会变化,但是它的味道,它所承载着的祝福与温暖、关怀与眷恋、憧憬与期许却始终没有变,它早已成为我们割舍不下的情意,融入血脉,绵延不绝。
饺子情
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