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解放日报
如果孩子一年能多两个假期,究竟是“春天里的诗与远方”还是“家长的头疼时刻”?最近,国家发改委一纸文件让“春秋假”再次成为热议话题。《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试点中小学春秋假,湖北利川、浙江杭州火速响应,春假叠加清明或“五一”,最长能休9天。
春秋假其实也不算新鲜事。杭州不少城区之前就开始探索放春假,上海中小学尚未明确设立春秋假,但不同学校也有类似的规定,比如有的学校有“游学假”,家长可以申请一到两周时间带孩子外出看世界。但现实很骨感:敢“吃螃蟹”的家长寥寥无几。在实操层面,真正会向学校申请使用“游学假”的家长并不多——在考试压力面前,自己家孩子请假一周容易,但落下的课程可能要补一个月。
从促消费的角度看,假期可以释放亲子游需求;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春秋假从鼓励到真正落地,还需要很多配套跟进。好比以前体育课不受重视,经常被其他科目占用,只有等家长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才能转变态度。所以,在中高考指挥棒下,家长生怕“一步慢步步慢”,那放春秋假对孩子而言很可能只是换个地方继续学。
要让学校春秋假从鼓励走向现实,一方面要推动企事业单位同步设置“亲子假”,另一方面也要教育部门优化课程设计,让家长能够放心去休假。
这两年,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与其让孩子在教室里背诵“草长莺飞二月天”,不如让孩子们去触摸真正的春天,但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解放日报》作者:谢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