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苜蓿

发布时间:   作者:段小芸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段小芸

春意渐浓,各种野菜逐渐上市。春天的嫩芽,苜蓿首当其冲,最为吸引人们的眼球。苜蓿色泽翠绿,花香清淡,味道鲜美,这是来自春天的问候、大自然的馈赠。清晨,我从菜市场购得一大捧苜蓿,见苜蓿鲜嫩可人,带着初春湿润泥土的芳香,便觉满目春光扑面而来……
  民间有句谚语:“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春天,万物复苏,草木繁盛,花香四溢。苜蓿、香椿、荠荠菜、白蒿、桑叶等都发芽了。那些鲜嫩的叶芽儿,好吃且营养丰富,都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苜蓿,是春季一道鲜香美味的野菜,含有大量的铁、钙、钾、蛋白质和维生素,是我国古老的蔬菜之一,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素有“食物之父”的美誉。苜蓿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对多种疾病都有疗效。张骞出使西域,成功地带回了西域的苜蓿、芝麻、蚕豆、核桃、葡萄、石榴、芫荽(香菜)、胡萝卜、西瓜等异域物产。经过多年演变、栽培,如今已成为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蔬菜水果,美味佳肴,极大地丰富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盛春时节相约一起去掐苜蓿,不失为一种童年乐趣。放学后,我和小伙伴们挎上担笼,直奔田野。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春天的田野上,苜蓿仿若鲜绿的毯子,一片一片轻轻地覆盖在大地上。满眼的翠绿,爽心悦目。尤其是一场春雨过后,鲜嫩的叶芽悄悄地蹿出地面,绿油油,亮闪闪,色泽晶莹剔透。那碧绿的心形叶片挤挨在一起,仰着小脑袋,饱满鲜亮,十分可爱。如同初春时节大地回暖后的一簇簇新绿,给人以清新自然、活力四射之感。而雨后的头茬苜蓿,尤其鲜嫩无比,清心沁脾,为这万物复苏的季节增添了一抹生机盎然的色彩,是春天里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
  有一次,正在埋头掐苜蓿。突然,无意中瞅见一条小青蛇从我的脚面“嗖”地滑过,一丝冰凉凉的感觉瞬间攫住我的心,令我大惊失色,扔下担笼,落荒而逃,好不容易采摘多半笼的苜蓿抛撒了一地。我蹲在地头,连惊带吓,呜呜地哭了……小伙伴们看到我的窘态后,笑翻了天……随后,大伙儿你一把,他一捧,把自己辛辛苦苦掐的苜蓿,直往我担笼里塞。看着担笼里翠绿鲜嫩的苜蓿,我不禁又破涕为笑……至今忆起,那蓝天白云,那春风浩荡,那一片片碧绿如地毯似的苜蓿地,还有小伙伴们追逐嬉戏、相互关爱的情景,仍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
  在苜蓿众多的吃法中,母亲用鲜嫩的苜蓿嫩芽做的菜团子(关中俗称碱疙瘩),美味可口,令我回味无穷。
  母亲在灶间蒸菜团子时,我在旁边帮忙,用心观看。母亲把苜蓿洗净切碎,面粉里加入少许盐和碱面。放碱面的作用是易熟,蒸出的菜团子色泽翠绿,不易发黄。然后,给面盆里放入切好的苜蓿,用手抓拌均匀。将苜蓿面絮攒成大小不一的团状,放入蒸锅,上汽蒸15分钟即可。趁着这个当口,母亲麻利地制作料汁。给碗里放入辣椒、五香粉、白芝麻、香醋、盐,热油一泼,料汁即成。出锅后,将热气腾腾的菜团子盛入盆中,撒上新鲜碧绿的蒜苗和捣好的蒜泥,用滚烫的花椒油浇下去,“刺啦”一声,清气四溢,满屋飘香。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啦!急不可耐地盛上一碟子,蘸着油泼辣子蒜汁,吃到嘴里,清香爽口,细腻嫩滑。春天的美味留存在我的唇齿间,久久挥之不去……
  苜蓿清炒,味道鲜美。参加工作后,母亲曾不止一次地叮嘱过我,炒苜蓿菜的时候一定要加锅盖翻炒。不然,菜就炒不烂,容易老,嚼不动。我尝试了几次,果真如此。清炒的苜蓿菜就着黄亮亮的苞谷糝子喝,打一锅热搅团吃,或者下一老碗biangbiang 面咥,色泽翠绿,芳香浓郁,吃着都美得很,爽快过瘾,实在是嫽扎咧!
  苜蓿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深受人们喜爱。每到春天,我便怀念起故乡的野菜来。苜蓿虽然微不起眼,但对于从乡村走出来的人而言,不失为餐桌上一道美味佳肴,堪比山珍海味。苜蓿菜始终萦绕在我心头的味道,是对母亲深深的怀念,还有那一抹浓浓而悠远的乡愁……

编辑:一加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