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婧
易婧给社区居民送“福”
1月6日,西安大唐芙蓉园内一派繁忙景象,工作人员正在为第二天开幕的四季非遗购物月——“非遗贺新春·非遗年货购物月”活动做最后准备。夜幕降临,一个靓丽的身影忙前忙后,她精致的面容、灿烂的微笑、热情的服务,在人群中显得格外醒目。
她叫易婧,是西安市新城区文化馆馆长。近年来,她带领团队,不断延展公共文化“服务链”,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将文化馆打造成群众精神生活的“加油站”和“连心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文化事业的热爱与责任。
做好公共文化的组织者
基层文化馆不仅是展示文化的窗口,更是服务群众的平台。易婧表示,新城区文化馆每年开展文艺演出、艺术培训、展览展示、非遗“四进”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打造了“百姓舞台秀 出彩新城人”群众文艺大会演、“文化进万家 幸福在新城”“万福送万家写送春联”“手中的非遗:每月一种非遗”等一批叫得响的品牌活动,受到群众的广泛赞誉和认可。
“我们目前拥有8个馆办艺术团体,包括声乐、合唱、舞蹈、模特、豫剧、越剧等多个种类。馆里不光为他们提供场地与专业培训,年底还会进行考核与表彰先进,让大家学得会、学得好、学得精,在这里获得一份归属感、荣誉感和幸福感。”易婧说。
每到星期四,71岁的刘冬芹都会准时去文化馆排练。“我退休后闲不住,之前一直喜欢葫芦丝,得知家附近的文化馆有场地,我正好会吹,和馆长一商量,把周边这些文艺爱好者组织起来,成立了‘喜洋洋葫芦丝艺术团’。”刘冬芹告诉记者,经过这几年发展,团队已壮大到70人了。不仅如此,文化馆每年还举办多场群众文艺汇演,让队员们在舞台上尽情秀出自己的风采。“感谢文化馆给我们提供舒适的场地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大家能够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细数这些年忙碌的瞬间,易婧表示太多了,根本数不过来,加班加点、熬夜赶工几乎是群文工作者的常态。作为2024年央视春晚分会场之一的西安,曾为全国观众带来火爆出圈的节目《山河诗长安》。回想起录制时的兴奋与紧张,如今她依然历历在目。“我们当时接到任务,需要组织观众参与彩排。那时正值春节前夕,舞台搭在室外,我们从下午开始忙碌,组织人员化妆、进场等待、听从导演组指挥,一遍又一遍,在刺骨寒风中从傍晚站到凌晨。”
一年四季,风雨无阻。无论是在活动会场还是排练室,都留下过易婧忙碌的身影。因为踏实负责、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常来馆里参加活动的群众都亲切地喊她为“易馆”,大家相处起来就像家人一样舒服、轻松。每当工作中遇到不顺或委屈时,在看到群众灿烂的笑容后,失落的情绪立即消散,用她的话说就是:“有这么一群可爱的人支持陪伴我,干啥都不觉得累!”
做好品质文化的先行者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日渐增高。“群众的高追求,不仅体现在对数量的需求上,更体现在对质量、多样性、个性化和体验感的追求上。”易婧表示。近年来,她带领团队不断探索文化事业的新模式、新路径,不仅坚持文艺创作,培养群众文化骨干,还通过高品质的文化供给以及数字化手段的运用,为群众打造多元化的文化生活。
“我们馆真的是卧虎藏龙,拥有几位能力超强的业务骨干。在他们的努力下,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群众文艺作品。”2020年,新城区文化馆编创的舞蹈《萦回长安》入围陕西省第九届艺术节群星奖决赛,成为当年西安市唯一入围的舞蹈类作品。易婧第一时间得知此事十分激动,“虽然最终我们的节目没能成功‘摘星’,但这次经历让大家得到了极大的锻炼,这群平均年纪在60多岁的阿姨们,能站在全省群文水平最高的舞台上,就已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过后,在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群星奖曲艺门类决赛现场,由新城区文化馆创作的群口快板《燃烧的音符》,最终以精彩的表现、专业的水准斩获群星奖,为全馆摘得首座群星奖杯。
去年7月12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一般(地区)项目“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助力乡村振兴创新作品巡展”第二站在新城区文化馆开展,这也是文化馆近年来承办的高水准展览之一,易婧表示:“在这里要特别感谢西安市群众艺术馆白利群馆长,通过她的牵线搭桥,才让这个大展最终落地在我们馆,给市民朋友带来平时鲜少能见的民族文化艺术瑰宝,感受不同民族的独特魅力。”
此外,文化馆还积极开拓线上服务领域,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做好优秀文化的传播者
作为西安市中心城区之一,新城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近年来成功打造了永兴坊、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易俗社文化街区、幸福林带等一批特色空间和街区,拥有古法斫琴、蛋雕、手织老粗布技艺等多项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去传承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融入日常生活,是易婧经常思考的问题。据她介绍,“我们根据不同节日,举办各类节庆主题活动,开展非遗技艺体验课,邀请剪纸、手织老粗布、面花等非遗传承人授课,让群众零距离接触非遗。同时,还推出了书法国画赏析、古筝赏析、手工戳戳绣等公益体验课程,提升居民文化素养。此外,与学校、企业、社区广泛合作,开展非遗‘四进’等活动,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从艺术培训到展览陈列,从文艺汇演到非遗“四进”,愈发丰富的文化活动和高品质的文化供给,让新城区文化馆覆盖的“文化网络”越织越密。看着各类活动遍地开花、艺术团体不断壮大、群众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易婧倍感欣慰。
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易婧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全力以赴,只为一场活动的完美呈现;深入基层,只为让文化服务更接地气;不断创新,只为推动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在妇女节来临之际,她也为所有女性同胞送上节日祝福:“愿往后时光,你们以热爱为笔,绘就多彩人生,在文化旅程中,邂逅更好的自己。”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刘青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