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忠节

发布时间:   作者:张斯蕊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张斯蕊

范仲淹在回应友人劝他明哲保身的信中曾言道:“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是他一生的信条,也将成为我一生的信条,不畏人言与挫折,宁鸣而死守忠节。

范仲淹一生文成武就,得韩琦评价:“大忠伟节,前不愧古人,后可师来者。”他的身上有许多品质,值得我一生崇敬学习。

好友梅尧臣以“啄木”劝他,面对贪官污吏,不要过于耿直,否则易招杀身祸事,他不惧;以《灵鸟赋》相赠,不要总报凶讯招来唾骂,他不畏。对范仲淹而言,凶讯再难以入耳,也是句句真切,为国为民,而喜讯纵然顺耳,其中虚实几何还有待考量。正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让我思及史上许多敢于直谏的谏官。魏征如唐太宗李世民为君之镜,时时提醒,不卑不亢;邹忌巧妙运用“我与徐公孰美”提点齐王,使齐国上下纷纷建言献策,门庭若市;再有疫情之初,李文亮医生为众人报出病毒、凶讯,甚至献出生命,不也是一位值得人铭记的谏官吗?无论何时,真相都不应被花言巧语所掩埋。

好友梅尧臣也并不是劝范仲淹花言巧语,只是畏于人言灾祸。而范仲淹一生忠勇,绝不惧怕朝上小人奸佞,即使被贬,也义无反顾,不见惧意。宋仁宗派他去镇守边关,他为了国家与人民,毫不退缩,一去多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正是拳拳爱国爱民之心,使得他忠勇奉献,一生劳苦。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为民族大义,他从容赴死;陈祥荣守卫边界,年仅十九,用鲜血筑起了一条无形的国界,这便是中国人自古而今的脊梁。

范仲淹不贪恋权势,不执着于荣华富贵,正是这般看透世俗、无欲无求之心,让他毫无保留地热爱国家与人民;不贪恋权势,不同流合污,也正是文天祥之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鲁迅弃医从文,是要用笔唤醒国人沉睡的灵魂,坚守民族大义;周敦颐《爱莲说》中言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便是我们所需学习的洁身自好。


编辑:林夕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