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作者:安庆市绿地实验学校60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文化孕育了无数璀璨的瑰宝,其中非遗以它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价值成为文化中重要的载体。在昏暗的灯光下,从青丝到白发,依然有着坚守梦想的非遗传承人,用笔尖书写着千年的故事,他们的眼中尽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类智慧和文化多样性。
白居易有一首题为《紫毫笔》的诗作:“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其大意是:“江南的石头上饲养着老兔,它们吃竹子、饮泉水,长出了紫色的毛。宣城的工匠们将兔毛采集起来制成毛笔,在兔子的千万根毛中,仅有一两根能够用来制作这样的毛笔。”
非遗传承是一项艰辛而复杂的事业,传承人们需要长年累月地坚持,这足以看出他们对非遗的钟情与热爱。“湘西赶尸”便是其中的一种。一般人没有胆量去了解这种文化,而唯有一人,敢于去探寻它的奇妙之处,并且传承了下来,让更多的人知晓了“湘西赶尸”。他了解了其背后的缘由。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人,灵魂不能回到家乡,为了让将士们的灵魂得以归乡,于是就有了“赶尸人”,而且只能在夜深人静时赶路。他在了解并思考过后,决定将其发扬光大。
让我们共同奋进,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古老非遗成为永远的荣耀和自豪。
指导老师: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