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迷津》是陕西80后诗人李东出版的第一本诗集。对于他,热爱和研习诗歌十余年,作品的结集和出版就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其意义和价值可想而知。事实上,李东的实际年龄接近90后,他目前的状态也远远超出了青春写作的范畴。
《时间迷津》是陕西80后诗人李东出版的第一本诗集。对于他,热爱和研习诗歌十余年,作品的结集和出版就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其意义和价值可想而知。事实上,李东的实际年龄接近90后,他目前的状态也远远超出了青春写作的范畴。
就诗集的命名来看,李东似乎迷恋上了深邃和开阔的事物,这显然是一种与生命历程和人生经验协调共振的状态。当诗与生命本体契合,铸就深邃、开阔的诗歌场境,只是时间问题。
《时间迷津》若以题材、内容论,可划分为自然、爱情、乡村和城市生活几大块。当然,彼此也有叠合的部分。第一辑《时间不说话》,就是从大自然中撷取,或者说是大自然馈赠的诗章。花草、树木、蜂蝶、山水、雪雾等自然意象,和春天、秋天、黄昏等时间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物候现象的诗意转化和生命提升。这也是中国古代诗人的强项。李东这部分作品的排序,由春而至秋冬,由明丽高亢渐变为冷落深沉,最后,沉着思考代替了感性冲动。这符合自然规律,也遵循生命内部的节奏。
李东的爱情诗,集中在第二辑《剪辑时光》里。这些诗写得纯挚而忧伤,一张旧照片,一个人的名字,就可能点燃“思念的导火索”。“一场顽疾”“温柔的刀子”,形象地传达出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坏天气》这首诗,在对“坏天气”的实写和对“失恋后的心情”的虚写中,颇具匠心。在这里,萦绕的青春情绪、依恋和不舍,具有鲜明的学生时代的特征。或许,这也正是李东性格中的特质或天性使然。剪辑时光,就是珍存生命,而文字具有这样的功能:留住一些人、一些事,锁定内心的波澜。经过剪辑的时光,会成为纪念册,成为诗意标本,流逝的生命得以重构。
故乡,不是一个空洞的地理名词,它有丰富的物质构成:山川、草木、村庄、亲人等等。故乡也不仅是一个空间概念,在它之上还叠加着时间概念:童年。当一个人说起故乡,就是特指他童年的故乡。李东的故乡在秦岭南麓,而今,他生活在秦岭北麓。在诗中,他这样写道:“秦岭南北,隔着一个童年/隔着时针的一圈/和一场亘古的震撼。”他写父亲母亲、邻家兄弟,写大山里熟悉的场景,也写故乡在时代冲击下的萧条现实。很多时候,他的书写是回望式的,“从洁白的稿纸靠近故乡”。当他与具有类似经历的人一样,走出童年和大山,就再也回不去了。而在这时,纸和笔便成为另一种方式的抵达。
对于当下的城市生活,作为一个在场者,李东有着更为切身的感触和体验。这里的城市,时常被他称作异乡:“在异乡,我们习惯了隐藏/把辛酸藏进夜色,把苦涩/藏进笑容背后。”当诗人在老城遇到一场雨,便想到年久失修的老屋,于是,“我在雨中遭遇另一场雨”。李东的很多诗歌,都呈现出乡村记忆和城市经验的交叉、融合现象,这一点也不意外。正如他在《根》这首诗中所言:“诗歌是有根的,我的诗歌/和我的成长同根相连/和我的喜怒哀乐结伴而行。”就这样,作为异乡的城市,为李东拉开了远眺和审视故乡的距离。
当然,城市生活的庞杂和光怪陆离,也为李东提供了开阔的表达空间。比如这样的诗句:“独坐深夜的人,在巨大的黑洞里/寻找命运的出口”,“城里的树,必须遵守规则/收敛自由,在剪刀下安分守己”。还有,《角色》对网络世界的精彩呈现,《异响》对内心和意识的深层掘进,《悬崖》对一个女人跳楼的节制书写。如今,城市化已成为时代主旋律,我想,随着李东年龄的增长,乡村记忆的逐渐衰减,更多具有城市意识和现代性的作品将在他的写作中涌现。
以题材界定诗,往往难以抵达诗歌本质,领会深处的奥妙。像李东对时间的思考,在这本诗集里是有分量,也有深度的。“时间的皱纹”“时光只是一个转身”,通过这些精心提炼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到智性思维的有效结晶。还有对自我的认知。诗人坦承:“在异乡,我是心事重重的人/喜欢在夜里与自己谈判/但我始终无法敞开内心/方言是一枚胎记/藏与虚荣的背后。”类似的表达还有:“舌根下沉睡的方言/在向南的电话里脱口而出”,“但我不比一只蜗牛勇敢/始终亮不出自己隐形的壳”。李东的自我体认与“方言”和“异乡”有关,“隐形的壳”,成为自我状态的形象而绝妙的写照。
作为李东的首部诗歌结集,《时间迷津》会为他今后的写作划定取材范围,也会为一些基本主题奠基。同时,这本诗集也呈现出某种错落和驳杂,也可以说是写作方向上的多种可能性。这值得诗人珍视。比如《演变》一诗,与其他具象书写不同,较为抽象,但也催人联想。“火车”意象的反复出现,表明诗人对人生经验和生命历程的体悟。《尝试》,是针对现代人的特有体验和言说,也是对诗歌新方法、新经验的有益尝试。在这些方向,或其他更多的方向上,李东还可以进行更为大胆的尝试。
通读《时间迷津》,李东的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的语言干净、明澈,没有多余修饰,且富有弹性,不存在词不达意或者语言不堪重负的现象。他对书写对象的理解和把握,对叙述节奏的控制,对诗歌意象的虚实处理,让人产生一种阅读上的信任。有了这些,再伴随人生阅历的积淀,“枕边书”的滋养,我相信,李东的诗歌花期定会提前抵达!
编辑: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