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在秧歌的鼓点中苏醒
乡愁在烙饼的酥香里发酵
一曲道情穿越千年
将“清涧年”酿成一首
流淌着非遗血脉
人文诗性与山河气韵的壮美长诗
来清涧
邂逅清风不息,涧水长流
瑞年嘉节,俗韵华章
什么是清涧的年味?
哪里是清涧最有年味的地方?
人生影视城会回应你的期待
清涧的年是黄土塬上炽热的守候
推开宽州城门
便听见了千年的呼唤
过年时的清涧
被年味染成热烈的“红”
喜庆的气息弥漫在每一寸空气里
舞狮、秧歌、道情
步步生韵,声声入耳
在人生影视城里
看一场城墙光影秀
让热情在篝火晚会中尽情释放
清涧的年
是鲜活的非遗博物馆
伞头秧歌舞动时
花伞如云,绸扇翻飞
黄土高坡的豪情随鼓点迸发
执伞者领舞高歌,唱词即兴而生
祈愿风调雨顺
粗犷中见灵性,热闹中藏哲思
这舞步里
藏着陕北人对天地的敬畏
对生活的热望
底蕴深厚,文脉赓续
清涧
一块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县
一座富有传奇的革命老区县
一座闻名遐迩的特色产业县
其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
是闻名遐迩的陕甘宁革命老区县
享誉全国的红枣之乡、石板之乡
道情之乡、粉条之乡
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生息
有5000年的仰韶、龙山文化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明交融
荟萃了3000多年前
陕晋高原规模最大、数量最多
等级最高的商代墓葬-寨沟遗址
陕北最为神秘的鬼方都城遗址等历史遗存
秦汉时期称为“全秦要户”
唐置宽州
宋庆历元年
范仲淹戍边、种世衡筑城
仁宗皇帝钦赐“青涧”城名
明洪武四年,更名为清涧县
李家崖遗址是首座
在北方长城带地区
发现的商周时期的古城遗址
带着千年前神秘部族的“鬼方文化”
与人们重逢
这里亦是文学的沃土
路遥的《人生》从清涧的沟峁间萌芽
路遥纪念馆内
陈列着路遥的手稿、书籍、照片
每一件展品都像是一个时光的使者
将我们带回到那个
充满激情与奋斗的年代
走进路遥书苑
仿佛走进文学的殿堂
细微之处
无不体现着路遥的精神
1936年2月,毛主席率中央机关
在高杰村镇袁家沟村
生活、战斗了16个昼夜
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东征宣言》
创作了气壮山河
雄视千古的著名词章《沁园春·雪》
1947年3月
毛主席率党中央转战陕北
在清涧召开了影响深远的“枣林则沟会议”
为解放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华民族解放战争史上
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秀延毓秀,山川胜境
清涧
一面繁华,一面市井
时代印迹、岁月芳华在这里定格呈现
在历史与现代交织的脉络中
置身其中
仿佛一幅流动的诗篇
每一砖每一瓦都在诉说动人的故事
黄河
于黄土高原蜿蜒流淌
在清涧太极圣境流转出近乎360度的大湾
勾勒出一幅浑然天成的太极图
阴阳交融
蕴含着无尽的奥秘与深邃的智慧
站在山顶俯瞰
鱼儿峁仿若一条巨大的锦鲤跃然眼底
头枕无定,尾荡远山
身形遒健挺拔
从岁月的深处游弋于此
清涧珍馐,香溢四方
沃土烟火翻滚
沸腾了酣畅的生活
眼中景,碗中餐,心中念
品一口故土味
幸福一年又一年
清涧煎饼状若朗夜之圆月
晶莹如白雪
轻薄似蝉翼,口感柔韧
清涧红枣带着土地的芳香
丰盈着舌尖和鼻息
清涧烙饼外脆里嫩
岁月中凝练而成的风味
经过烹煮丰盛、煨炖肥美
在小巷深处蔓延开来
当秧歌的鼓点渐远
当道情的余韵散入星空
清涧依然静默如初
石板记录着岁月,黄河哺育着文明
千层烙饼的香气飘过黄土高坡
将游子的魂与根
牢牢系在这片苍茫
而深情的土地上
此地,是终点,亦是起点
是乡愁的原点
是文明不灭的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