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粮食单产何以大面积提升?

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陕西日报

仓廪实,天下安。据国家统计局公告,2024年陕西省粮食单位面积产量297.35公斤/亩,较上年增加5.44公斤/亩。陕西省粮食单产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其中,小麦单产历史性突破300公斤,达到300.88公斤/亩;玉米单产创历史最高,达到351.73公斤/亩。

陕西省细化粮食单产提升各项关键要素,遴选发布高产稳产、耐密、抗病等主导品种,集成推广水肥精准调控等主推技术以及高性能播种机等主力机型,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升单产上,从多方面挖掘增产潜力。各地落细落实关键措施,不断丰盈“大国粮仓”。

一粒良种 万顷丰饶

“我们一年只种一季玉米,但产量比好多地方一年种两季的总和还高。”1月22日,定边县堆子梁镇庙湾村玉米种植大户李登云乐呵呵地说,“2024年是一个丰收年,这多亏了优良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去年,我主栽的几个玉米品种都表现不错,特别是‘MC670’和‘先玉1483’,都是耐密抗逆性非常好的品种。以前,我们每亩种植密度在4000株左右,去年种植的两个新品种每亩可达5500株到6000株,亩增产200公斤左右。其中一块50亩的试验田,亩均种植7500株,加上水肥充足,仅玉米这一料作物亩产就超过1500公斤,达到‘吨半田’水平。”李登云说。

2024年,定边县实施50万亩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项目,在堆子梁镇建立3万亩“吨粮镇”项目区,从品种更新、精量播种、精准水肥一体化调控等方面提升粮食单产水平。

“每年我们要筛选出耐密、抗病、高产、适合籽粒收获的玉米品种,作为来年的主栽品种。2021年起,庙湾村开始进行多个玉米品种的试验示范,最多的时候种植玉米品种40多个。2024年,项目区内种了18个玉米品种。”庙湾村党支部书记赵宝峰告诉记者。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近年来,陕西省以抗逆稳产为前提、高产优质为目标,加快主要粮油作物品种更新换代,玉米推广密植、抗逆、宜机收高产新品种,大豆推广高油高产新品种,水稻推广优质、抗逆新品种,油菜推广“双低”宜机收新品种。同时,陕西省注重加强对农户的用种指导,把主推品种推荐到县、到镇,让良种真正成为粮食大面积丰产丰收的基石。

科技支撑 高产丰收

2024年10月9日,秋粮收获之时,省农业农村厅专家组对西安市阎良区武屯街道杨居村500亩夏玉米高产核心示范田进行现场实收测产。结果显示,该地块平均亩产达905.7公斤。这是省级专家组现场实收测产夏玉米亩产的最高纪录。该地块小麦亩产761.97公斤,两料作物亩产达1667.67公斤,创造了全省500亩以上大面积连片小麦—玉米“吨半田”两料单产的新纪录。

“这是同一块地连续3年实现‘吨半田’。”西安市阎良区武屯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阳明分析了玉米丰收的原因,“去年秋季,虽然遭遇了少见的高温干旱天气,但示范田选用了耐密玉米品种,并使用气吸式精量播种机在适播期内播种,确保了一播全苗。播种时合理增加密度,在前两年每亩平均密度5500株的基础上,增加至6500株,结实率好。示范田还首次大面积应用滴灌保苗水肥高效利用技术,在玉米全生育期关键时节滴灌5次,关键生育期水肥精准调控2次,有效应对苗期干旱、灌浆期高温干旱的不利情况。此外,减量化控技术到位,在高密度下有效防止了后期倒伏,最终迎来秋粮丰收。”

“吨半田”是大面积提单产的重要抓手,也是生产技术能力的“检验场”。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站站长杨美悦告诉记者,当前,西安市大力推进“吨半田”创建工作,已建立9个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意义的“吨半田”生产基地。通过在不同区县建立“吨半田”生产基地,实现连点成线扩面,带动高产关键技术的大面积熟化与高效集成,推动全市“吨半田”高产技术持续进步和升级。

经过几年探索,陕西省粮食生产大面积提升单产的技术模式较为成熟,玉米增密度“5335”、小麦宽幅沟播“3335”高产集成技术在全国叫响,关中灌区“吨半田”、渭北陕北地区“一季吨粮”、陕南地区稻油轮作区“1253”等高产稳产技术模式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我省累计推广小麦宽幅沟播“3335”、玉米增密度“5335”等高产集成技术1793.6万亩,带动全省粮食单产增加1.86%。

规模经营 处处“丰”景

记者走进位于大荔县境内的沙苑农场,目之所及,田间机耕路平整宽阔,80亩左右的标准化田块一个紧挨着一个,干渠、支渠四通八达,耕地集中连片,土地十分平整。

“过去,一季小麦的亩产只有六七百斤,后来逐渐增长到800多斤,如今亩产能到1000斤以上。”沙苑农场副总经理陈新胜介绍,粮食产量的逐步提升离不开农田水利设施建设。2019年到2024年,沙苑农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52710亩,投入资金近6000万元,实现了农田旱涝保收。

“沙苑农场发挥规模优势,持续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更新种植技术,在绝大部分农田已实现‘吨粮田’的基础上,力争‘吨半田’,多措并举提单产、保丰产。”陈新胜说,农场主要采用“一优二改双控”方式提升单产,即“优化品种,改浅耕为深耕、改传统播种方式为精细化集成技术播种,优化控病、控虫技术”,再加上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大型现代化农机的使用以及完备的田间管理,粮食丰产丰收有了保障。

“此外,沙苑农场通过流转土地、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式,将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增加了近一倍。我们还主动融入周边乡镇,带动地方粮食产能提升,助力农业走向现代化。”陈新胜说。

近年来,陕西省向规模经营要单产,依托单产提升项目,支持种植主体进一步优化组织方式、应用先进技术,提高增产技术到位率、扩大覆盖面;积极引导社会化服务组织主动靠前服务;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优势,服务农民粮食生产,推动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粮食单产逐年提升。(陕西日报)


编辑:晓佳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