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义慈惠石柱》

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北齐《义慈惠石柱》

《义慈惠石柱》,因建于北齐,又称北齐石柱,也称《标异乡义慈惠石柱》,始建于北齐大宁二年(562)。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城西10千米的石柱村西北一高台之上。

石柱,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与华表、望柱等属于同一类型。最早应是从木柱发展而来,作为标志、纪念等用。义慈惠石柱形制特殊,全柱分基础、柱身与石屋三部分,通高6.65米。它非某人墓的标志,实际上是一座纪念碑,在建筑上有独特的风格。石屋仿木刻建筑刻出,柱子卷煞收分以及雕刻手法都是研究南北朝时期建筑的重要参考材料。

此石柱铭文为隶书,铭文字迹严整敦厚、朴茂宽博,有行有列,楷隶杂糅,是隶书递变为楷书的有力佐证。碑铭题头字迹转承处出现明显的顿挫方折,其正文之中隶饰渐释,虽字迹中横捺之画存有波磔之姿,较《杜照贤等十三人造像记》捺画以斜而直顿停驻之态,其铭则是出现停驻后向下顿挫而收的反捺之画。反捺多见于楷书,此前魏晋楷书已渐成熟,出此形质,并不觉生硬唐突。再谈其隶,整版正文书写性极强,在书丹及刊刻过程中极为省减,然其隶书主调依然不减,撇画曲翘婉转,如:“季”“衣”“复”“待”等字。此碑捺画依旧为主导笔画,为此类字的灵魂之笔,拓展放纵,其或如楷方俊平整,更似隶厚重曲圆,整体更贴近隶书之法。碑柱记事颂德留名,多见整饬雄博,以示缅怀敬意。

整理:薛鑫 李磊

历代书论选

“毫侧管则钝慢而肉多,竖管直锋则干枯而露骨。” ——〔唐〕虞世南《笔髓论·指意》

大意:写字时若侧着笔杆,笔毫便会横于纸上,这样写出的字就会迟钝、迟缓,致使线条肥厚,如同肉多而不灵动。若竖着笔杆、垂直笔锋,便会令点画干枯而筋骨尽露。细想,用侧锋时,线条过粗则肥厚而不灵动;用中锋时,线条过细则飘逸而不厚重。这是两个极端,皆不可取,其客观规律性在于使两个矛盾体能够对立统一。

编辑:林夕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