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鲁迅长安行》(连载84)

发布时间:   作者: 王鹏程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 王鹏程

1930年10月后,杨虎城主政陕西,陕西省政府以雷厉风行之势狠抓禁烟,政策是“自西京起每年逐渐推广到其余区域,以至全省绝种为止”。禁烟效果明显,到了1936年,西安、咸阳已经成为绝对禁种区域,陕西的鸦片种植主要集中至兴平、扶风、武功一带,所产鸦片由陕西联运所从潼关运出,仍然为陕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1936年6月,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从西安渡过渭河,沿途见到“罂粟摇摆着肿胀的脑袋,等待收割”。他说:“陕西长期以来就以盛产鸦片闻名。几年前西北发生大饥荒,曾有三百万人丧命,美国红十字会调查人员把造成那场惨剧的原因大部分归咎于鸦片的种植。当时贪婪的军阀强迫农民种植鸦片,最好的土地都种上了鸦片,一遇到干旱的年头,西北的主要粮食作物小米、麦子和玉米就会严重短缺。”鸦片的种植非但没有让古老的关中大地富庶起来,反而成为套在老百姓脖子上的致命的绳索和残害民族健康的大敌。

第三十三章

“连天空都不像唐朝的天空”:

《杨贵妃》终于没有写出来

若说鲁迅长安行最大的遗憾,无疑是,抬眼望去,破败的西安“连天空都不像唐朝的天空”,以致《杨贵妃》的写作计划胎死腹中。

在乘船渡黄河奔赴陕西时,同行的孙伏园凡有触动,即为鲁迅设计《杨贵妃》(按:孙伏园说鲁迅的《杨贵妃》是剧本)的情节背景,但鲁迅的反应却出乎孙伏园的意料——

……我们在黄河船上望见灵宝城,濯濯的丘陵上现出一丛绿树。我已经受了感动,对鲁迅先生说:

“宜乎美人出生在这里了。”

鲁迅先生静静地望着,没有什么表示。我知道先生的脾气,没有表示或者是大有所感,或者是毫无所感,绝不是有了平平常常的感想。

到了西安以后,我们发现了一种极平凡的植物,为数实在可观,几乎家家园子里都有的,便是白色的木槿花。木槿花本是极平凡的植物,但在别处只看见一株两株,而且是红色的居多,从未有像西安的木槿花那样白色的一片。我也已经受了感动,对鲁迅先生说:

“将来《杨贵妃》的背景中,应该有一片白色木槿花。”

鲁迅先生静静地望着我,没有什么表示。这时候我渐渐有了警觉,担心着《杨贵妃》的计划难免会有根本的变动了。我们看大小雁塔,看曲江,看灞桥,看碑林,看各家古董铺,多少都有一点收获。在我已觉得相当满意,但一叩问鲁迅先生的意见,果然在我意中也出我意外地答复我说:

“我不但什么印象也没有得到,反而把我原有的一点印象也打破了!”

孙伏园在灵宝的时候,说“宜乎美人出生在这里了”,鲁迅未置可否,反应冷淡。为何呢?可能黄河风浪的颠簸,让鲁迅身心疲惫,无暇顾念杨贵妃。孙伏园后来回忆说:“陕州下车后就坐船在黄河内溯流西上,至灵宝附近夜间上游暴雨,黄水滚滚东流,在激流之处,犹如一泻千里,航行十分艰险。”鲁迅这几天的日记,也记下了旅途的颠沛:

7月10日,“晨登舟发陕州,沿河向陕西。下午雨。夜泊灵宝”。

11日,“晨发灵宝。上午遇大雨,逆风,舟不易进,夜仍泊灵宝附近”。

12日,“晨发舟,仍逆风,雇四人牵船以进。夜泊阌乡。腹写”。

13日,“晨发阌乡。下午抵潼关,夜宿自动车站。腹写,服Help两次十四粒”。

“大雨,逆风,舟不易进”,次日“仍逆风”,再加上后来的腹泻,这个节骨眼上谈杨贵妃,未免不合时宜了。

14日抵达临潼后,鲁迅记:“晨发潼关,用自动车。午后抵临潼,游华清宫故址,并就温泉浴。……”

同行的王桐龄记:

池在临潼县南门外骊山下,系唐华清宫旧址,旧日建筑,经过清咸丰年间回匪之乱而毁,现在建筑,系同治年间新造,内有娘娘殿,中祀贵妃,配享者为一青年,亦杜十娘伍髭须相公之类也。有温泉池二,大者名太子池,小者名贵妃池。贵妃池中有一石,上带红色,永不脱落,好事者谓杨贵妃月事来时坐处之遗迹也。池水温度约华氏九十六度到九十八度,而有游鱼 —— 鲫,水草,亦奇观也。

陈钟凡对华清池之浴比较满意:

十四日晨七时,乘汽车西行,土路崎岖,车至颠顿,头晕至不能支。……十时二十五分至临潼,城南对骊山,北临潼水,为东西孔道。出南门里许,唐离宫华清池在焉。池分内外数泓,水色绀碧,清澈见底。予等就浴内池,深甫及腹,温度适宜,浣濯逾时,沿途缁尘,为之净尽。……一时进东关,由东大街达西北大学……

鲁迅游览了华清宫故址,“并就温泉浴”,但似乎并不以为“奇”,也没有提起对杨贵妃的“兴趣”,只是淡淡地一笔带过。

刚到西安,孙伏园建议用“一片白色木槿花”做背景,或许鲁迅觉得木槿花的花语不太合适,因而也缄默不语。这个时候,孙伏园就“渐渐有了警觉,担心着《杨贵妃》的计划难免会有根本的变动了”。或许一路舟车劳顿已经让鲁迅疲惫不堪,意兴阑珊了。在看过几处衰颓荒芜的名胜古迹之后,心理落差更大,所剩的一点兴致也消磨殆尽了。

(未完待续)


编辑:林夕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