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季平
杨津是江西书坛的才女。初识杨津记得是“全国第四届隶书展”在河南周口展出,主办方接送来宾时我们同乘一辆车。那时的她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身材高挑、活泼开朗、大方得体,同道相见没有陌生感。
数年后,在“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面试评审现场,我们又不期而遇。在偌大的面试现场,我目睹了她用清人郑簠风格的隶书,在规定的时间内轻松自然地完成了面试创作,而且显得那样的从容、淡定和自信,面试作品顺利通过。
前不久,杨津著《郑簠隶书临创手记》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拜读之余,对杨津的学书理路、创作状态、艺术追求、文化素养等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书法有法,法自古人。临摹古人法帖是书法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找准合乎自身发展的取法路径,则事半功倍。杨津深谙此理并有着自己的理性思考。从《郑簠隶书临创手记》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她的隶书初法汉碑,对《曹全碑》《史晨碑》《礼器碑》《张迁碑》等下过一番功夫。近十年来,杨津在江西省书协培训中心倡导的“一家一帖,经典精临”教学理念影响下,在汉隶学习和创作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敏锐地把审美视角定格在对清人郑簠隶书作品的学习、创作和研究上。《郑簠隶书临创手记》就是杨津在深入学习、潜心研究、多方考证的基础上,对郑簠隶书风格、特点、规律全方位的解读和展示。
该书用五个章节,分别对郑簠隶书实临、意临、创作,郑簠隶书风格特点、用笔规律、创作取向等进行了系统总结。文字叙述简明扼要,品析精确,见解独到。值得一提的是,在临摹作品中,作者附以章草书写的临语随笔小品与隶书作品相映成趣,各章节还穿插论述了郑簠隶书作品赏析。全书图文并茂,专业性强且通俗易懂,是一部集实践指导、理论探究、审美教育于一体的优秀书法读本。
郑簠是清代隶书的先驱,对清代隶书中兴的贡献和后世的影响较大。其作品渗透篆书、汉碑、汉简、章草笔意,作品古朴、典雅、率真。杨津习书,力追古人,隶草兼擅,隶书以汉碑筑基,曾以《礼器碑》细劲雄健、端庄典雅的汉隶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展,后深研清隶,钟情于郑簠之作。从杨津近几年的创作面貌来看,其创作语言在不断丰富,隶书既保持了郑簠隶书的特征,又融入了更多的汉隶元素和自己的笔墨语言,作品纯正、传统,也不乏灵动之趣味。杨津的章草从皇象的《急就章》,索靖的《月仪帖》,陆机的《平复帖》以及近现代王蘧常的章草中取法,其章草书虽然在古拙、率真、自然上尚有提升空间,但已初具面貌。其探索章草笔法在草隶中的应用,对隶书创作是有积极意义的。
杨津善诗文,谙茶道,热心公益,涉猎广泛。她在工作之余 ,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读书、思考、悟道上,用在与古贤、与经典的对话之中。纵观杨津近几年的书法创作和取得的成绩,足以印证她的艺术才情和不懈追求。对郑簠隶书命名为郑隶,如何以新的姿态、新的视野,审视传统,观照时代,在植根传统的前提下,让书法创作有新的作为;如何在先贤、时代和个人交汇之处寻找属于自己的笔墨语言,将成为杨津书法的新命题。
杨津正值盛年,书法创作处于收获的黄金季节,凭借她的创作实力和水平,我们有理由期待杨津在她终生求索的书法艺术道路上有更加亮眼的表现!
(本文作者系中国书协隶书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协第五届楷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