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作者:薛鑫 李磊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北齐《方法师镂石板经记》
《方法师镂石板经记》刊刻于南北朝时期北齐天保元年(550),藏于河南灵山寺石窟,位于安阳县西南25公里善应小南海北滨,面临洹水,背靠大山,石窟为北齐天保年间依山而建,寺院建筑均已毁,仅存三石窟,由于临近风景优美的小南海,所以被称为小南海石窟。
此碑为隶书,形制较为中正平和,富有僧侣神道之谦和气息,整体有行有列,雅致柔美,无有那种大开大合之气象,无有纵横粗细曲直等特别明显对比元素,始终具有不卑不亢、持续稳健、婉转中和之特性,如朗月风清,亦似穆阳和春,观之让人心生静气,放下世俗纷扰,促人平心向善。此隶书观之精心,阅之清心。
此碑点画圆润柔和、匀称中正。然并非无异,如“而”“今”“心”等字,此碑将字横势削弱,纵势开拓,似有几份烂漫张扬在内,并不显其异,而是巧妙地隐匿其中,并无喧宾夺主之势,更因其只是笔画的方向、大小、角度、曲直的变化,其谦和中正之气象并无改变。此种变化所表现的仅是形,并非其质,虽无巨变,亦无雷同寡淡。书之道先为书,后缀其心而表其意,方显高妙。其书法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研究北齐时期佛教发展和造像题记的重要载体。
整理:薛鑫 李磊
历代书论选
“书以古拙、遒劲、圆润为上,然必先能巧,然后能拙。”——〔清〕苏惇元《论书浅语》
大意:书法应当以古雅、拙朴、雄健、有力、光滑、饱满为上乘,但是,首先必须能够达到工整、巧妙,然后再谈拙朴,否则只能称为拙劣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