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12 月 16 日晚,在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秦腔博物馆,一场别开生面的博物馆课堂实践活动精彩上演。该校的新增通识课《走进音乐人工智能》将课堂“搬到”博物馆,不但带领同学们了解了秦腔中不同人物行当、服饰以及秦腔相关的内容,领略到了秦腔艺术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还以“戏曲的理性与浪漫”为主题,邀请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名家段红担任主讲人,为同学们深入解读了秦腔艺术中蕴含的理性与浪漫。
本次课程实践活动是西安交通大学与 “陕西秦腔博物馆” 的一次联袂合作,由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陕西秦腔博物馆、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音乐教育中心联合主办,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秦腔)、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西安交通大学通识课《走进音乐人工智能》课程组协办。
陕西秦腔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秦腔博物馆,由西安交通大学和陕西省文化厅(现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建,从秦腔史料、名家名段、乐器妆容和服饰道具等方面系统地展示了秦腔这门古老的艺术。活动现场,秦腔名角段红老师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丰富的表演经验,从秦腔历史来源、秦腔生旦净丑各行当特点、秦腔妆容、唱腔及功法等方面进行讲解,并且现场示范唱腔和表演,和同学们互动,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秦腔艺术之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走进音乐人工智能》课程的授课老师——曹耿献副教授和李东鹤副教授则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出发,与段红老师进行了精彩的互动交流,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跨学科的思想盛宴。
课堂上还推出了全国首例由李东鹤、曹耿献团队研发的“秦腔大模型”案例,该大模型用于秦腔脚本的人工AI创作。李东鹤副教授介绍了大模型的原理、训练和应用等内容。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还意犹未尽,又向段红老师提出了一些关于秦腔流派、传统秦腔与现代秦腔有何区别等问题,段老师也都一一耐心解答。
记者了解到,该校新增的 “智课” 通识课《走进音乐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了授课、辩论赛、艺术家与 AI 互动、学生展示交流、音乐会以及参观秦腔博物馆等教学环节,积极探索跨学科交流与碰撞的新模式。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为西安交通大学的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通过直播平台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秦腔艺术,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西安交大通识课将继续开展更多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和教学实践,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养的人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