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宏强,字博闻。1973年生于陕西凤翔。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陕西省书协篆书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美术院陕西分院理事、宝鸡市书协理事、宝鸡市“秦岭文艺奖”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宝鸡市凤翔区优秀政协委员、宝鸡市渭滨区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墨池学院书法导师、《书法报》视频课书法导师、博闻堂书院院长及书法导师。
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第四届隶书作品展、全国第三届篆书作品展、“孔孟之乡汉碑行”全国隶书展最高奖、第六届“四堂杯”全国书法大展等全国专业书法展赛五十余次。
作品及短文刊登于《中国书法报》《中国书法》《中国书画》《文化艺术报》等报刊。陕西电视台、宝鸡电视台、三秦都市报、《宝鸡日报》等有专题报道。作品被中国长江文明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山东美术馆、周口美术馆、宝鸡展览馆、宝鸡图书馆等国内多家美术馆、展览馆、图书馆收藏。
大篆涵盖了甲骨文、金文、石鼓文,是一个大概念。我对大篆的学习主要在商周金文上,由《毛公鼎》开始,广泛临习了《墙盘》《逨盘》《虢季子白盘》,对《虢季子白盘》用功最甚,有一段时间对秦小篆、清代小篆也是兴趣浓厚。在遍临诸帖后,将金文作为我书法艺术的主攻方向,有人说“篆书的尽头是大篆”,我觉得大篆中金文存量最大、学习范本最多,对创作也最有益。
我出生于中国青铜器之乡陕西宝鸡,这里出土过四大盘、《毛公鼎》、《石鼓文》等众多重器,更有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建在石鼓山上,学习金文大篆有先天优势,得天独厚,可以随时去观摩学习。学习篆书要广泛取法商周金文,特别是一些不太知名的小品,在此基础上,为了确定自己的面貌,要选择相对小众的经典作品,容易形成自己的面貌。我性格内敛,不喜张扬,所以喜欢比较规整沉厚的《虢季子白盘》,这个风格的书写要字字独立,上下左右对齐,因此作品便需要在格子里书写。打格子也需要心细,练的是耐心,与书法的学习有异曲同工之妙。
金文主要在用笔上寻求“毛而润、涩而畅”的效果,把线条表现得“不呆滞,不浮华”,表现出“苍涩感”和金石气是需要长期实践与书写的,而且虽然有界格,但通篇亦需要字形大小参差错落。字与字、笔画与笔画之间交相呼应,穿插得体,以表现出书法的韵律美。不要刻意模仿原器物上的铸造感,要在正确用笔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书法语言和书写性。
学习金文大篆的难度是文字关。因为年代太久远,有些字我们现在已弃之不用,有的异形字或相同字意义不同,所以必不可少的就是工具书。《金文编》《古文字类编》《古文字谱系疏证》《甲骨文字典》等为书案必备,尽力做到“文字有出处,变化有依据”。字形结构上有意腾挪变化,墨色上也有干湿浓淡的对比差异。
金文大篆的学习在取法上要力求经典,有些东西只可看不必学,要确定自己的取法对象,有属于自己的书法语言和风格的形成。不要只盯着《毛公鼎》《石鼓文》《散氏盘》,要挖掘各种生动的小品,认真地体会,体会结体、用笔之理,遗貌取神,透过刀锋看笔锋,用毛笔表现出大篆书法的雄浑古朴气息,在不失古雅的前提下注重“书卷气”的改造。
学习金文大篆更要懂取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必全盘去学,要做到古为我用,唐代张怀瑾在其《书断》中道:“篆者,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篆书线条相对圆厚朴实,更要注意线条的张力、线条的质感,必须掌握中锋用笔的技巧。书写时要用指腕之力通过捻管转锋,使线条的力度和质感提升,而不是只注重外形的似与不似。
学习书法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特别是金文大篆,记字要细心分类,查阅要体会文意,古文字知识是大篆学习创作的基本功,要利用现有的文献和古文字书籍与字典,积累字法和其用法,以免出错。笔者认为这一点需要终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