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亮
出生在湖北省兴山县、从小爱好文学的王恒亮深受当地历史文化的熏陶,高考后意外被调剂到湖北大学思想教育专业。谁承想,当她接触到这个新的学科领域,却闯出了一片广阔的天地。目前她以第一、共同作者身份在《求实》《前沿》《教育与职业》等CSSCI来源期刊或核心期刊发表中文论文将近30篇,被引用频次超过两百次,下载超万次。近二十年来,先后受聘到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晓庄学院工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教育领域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在国内各种大型专业学术会议上,王恒亮经常有大会发言、点评及论文报告等。
获得解决问题的钥匙
“我要考研,我要读博”,这是王恒亮踏入大学校园就给自己确定的目标。
2001年,王恒亮顺利考上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并有幸接触到张耀灿教授、秦在东教授、陈万柏教授、万美容教授、陈华洲教授等一众专业领头人物,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加深了对思想教育专业的理解。
有一天,在陈万柏教授的课堂上,“农民工”话题引起了她的关注和兴趣,课后她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这个群体不仅影响着农村,也影响着城市的发展。“2002年前后,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我觉得研究这个群体非常有意义,于是我一边思考一边形成文字。”研究生三年,王恒亮分别选取了大、中、小多个城市面对面地去接触“农民工”群体,去调查,去访谈,获取了第一手材料,写成《城市农民工的思想现状考察及教育对策探究》,以此作为自己硕士学位论文,最后入选中国知网全国优秀硕士论文库。
华中师范大学为学生们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学术视野和研究平台。为了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王恒亮加入校研究生会,积极参与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得到了学校的高度认可,被评为优秀研究生干部;王恒亮拜访了诸如海尔等知名企业,研究企业文化与思想教育的关系;通过教学实习,了解学生们思想上的需求和想法……一系列的调研和实践,在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的同时,让王恒亮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逐步提升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份职业带来的思考
2004年,南京农业大学正式开办研究生院后迎来了一批新老师,作为其中一员,王恒亮开始了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研究生教育校院二级管理正式运行起来,但没有现成的工作模式可以遵循,一切从零开始。本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只能一步步思考,慢慢去摸索,逐步理顺了工作关系。2004年成功举办了学校第一届“神农节”系列活动,传承至今,依然是学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品牌活动;2005年成功组织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为研究生学术平台建设和创新能力培养呕心沥血;连续三年组织农业院校博士送科技下乡活动等,可谓“累并快乐着”!
工作三年后,为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王恒亮考取了河海大学博士研究生,再次走进校园攻读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教育专业。
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教育有什么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今社会发挥作用?这些成为王恒亮重点思考的问题。沉浸下来,经过反复思考,王恒亮选择了“中华和合文化”作为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
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传统文化流派众多,他们的思想各有特点,但都重视社会人心秩序,重视对民众进行思想道德教化,蕴含着丰富的关于天人合一、人际和谐、身心相合的理念和方法,王恒亮将其称为“中华和合文化”。为了发掘“中华和合文化”中的思想教育资源,王恒亮深入阅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古代汉语生涩难懂,她只能借助词典一点点爬梳,把其中的和合文化内容记录在卡片上,就这样坚持阅读了500多本典籍,积累了海量的资料,她着手开始著作,一写就是将近30万字。2014年,专著《中华和合文化的思想教育资源及其现代化转化》顺利出版,全方位地阐述了和合文化对人们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对于维护传统社会秩序、对激发当今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等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并荣获南京市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读博期间,她还发表了《研究生教育校院二级管理的难点与对策》《论思想教育的文化属性》《社会转型期先进典型影响力弱化的原因及对策探析》《论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现代转化》等论文,将学术研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为社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收获累累硕果
2012年博士生毕业后,王恒亮来到南京晓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启了自己第二段职业生涯。她在课堂上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讲故事、讨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获得了学校的认可,最终荣获教学成果二等奖。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引进的第一位博士生,除了日常教学任务外,院领导还鼓励她在科研方面出成果。
她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教育研究展开深入探讨,主持并顺利完成了多个省部级课题和校级课题,参与了多个国家级课题。同时,《中华和合文化的当代价值开发》《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策略和路径》《论思想教育目标的和谐之维》《大学生思想教育方法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高校教育生态系统优化策略探析》等多篇学术著作论文陆续发表,涵盖了理论研究、教学改革和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还对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她也被评为南京市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2016年2月至2017月2月,王恒亮入选“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校长赴境外研修”项目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访学一年,这段经历不仅丰富了她的学术视野,也为她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2021年,她申报了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海外传播研究”并成功立项,她通过实证调查,广泛了解世界人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认同状况。
“这是一个宏大的课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一具有东方智慧特色的思想成果对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化解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推动中外学术交流合作、增进文化共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会坚持不懈,为人类和平发展和全球治理贡献力量。”展望未来,王恒亮开始了新的征程。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