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张思思 王一霖)渭南市华州区柿村是渭华起义的发源地。多年来由于这里的黄土塬地貌、基础设施差等,村民收入微薄。2016年,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将柿村确定为定点扶贫村。红色土地上吹响了军民携手脱贫攻坚的冲锋号。7月14日,就让我们通过村民郭铁栓一家的变化,看看大伙是怎么跟着“绿军装”过上好日子的。
联勤保障部队驻陕某部政治委员高海科:“日子过得好吗?”
华州区高塘镇柿村村民郭铁栓:“好好好!”
高海科:“去年挣了点钱,今年应该比去年还好是吧?”
郭铁栓:“对对对!”
华州区高塘镇柿村的郭铁栓一家过去的生活在村里出了名的艰难。父母年迈体弱,妻子有病,儿子读高中,全家人就靠两亩猕猴桃地维持生活。三年前,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将柿村确定为定点扶贫村后,郭铁栓家的生活出现了转机。为帮助因病致贫的家庭,负责帮扶的驻陕某部政委高海科和战友们改造了村诊疗室,让部队医院与村民们实现了免费远程会诊。
高海科:“开通专家门诊,部队医院的专家通过远程会诊就能诊断清楚,老百姓省时省力。这个诊疗室从建好至今已经诊断了2万人次了。”
郭铁栓:“不用带家人到县城看病了,我就有时间了,把猕猴桃种好。”
解决了健康后顾之忧,发展产业是关键。起初郭铁栓家有两亩猕猴桃地,因为品种落后又没技术,果子品质差,卖不上价。帮扶队通过扶贫政策帮郭铁栓贷了5万贴息贷款,用于改良品种,并鼓励他流转土地扩大种植面积。去年,郭铁栓仅20亩猕猴桃一项就卖了10多万。
郭铁栓:“请来了专家、教授给我们讲课培训,有时候还拉村上的党员干部、贫困户代表到外面去参观学习。”
为让村民们长期受益,帮扶队还给柿村引进了清水莲菜和光伏发电等产业,让贫困户既能增加劳务收入,又可以用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参与分红。郭铁栓说,这些项目他都参加了,光伏发电去年一年分了4000元。清水莲菜长势喜人,也快见到收益了。
高海科:“这个村要持续发展,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柿村有红色基因,把产业和红色旅游结合起来进行塑造,我和柿村的党员群众、猕猴桃种植户在一起思考就提出,一定要起一个牌子,我们处在华山脚下,就叫华山红。现在这个商标已经注册下来了。”
这三年,郭铁栓不仅成功脱了贫,还在高海科和村党支部的帮助下入了党。
郭铁栓:“通过努力,我脱贫了,作为一名党员,我要带领其他贫困户一起脱贫,一起把日子过好。”
郭焕民:“他们把部队的作风带到了我们村上,有日新月异的变化。”
高海科:“我觉得军队参与地方的脱贫攻坚,能给老百姓带来的很重要的一点是精神的力量,在任何时候不畏艰难,敢于把困难踩在脚下,砥砺前行的精气神。”
编辑:张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