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 “青年之于党和国家而言,最值得爱护,最值得期待。”11月20日晚,西安交通大学第三届“国运杯”辩论赛初赛暨通识核心课程《批判性与创新性思维导论》直播辩论赛在该校丝路大讲堂正式开始。本次辩论赛聚焦青年大学生群体,关注时下青年的成长与困境,探讨人生道路上的挑战与选择。辩论赛分上下两场,分别以“大学生更应该把未来的人生看作是一张蓝图/冒险”和“当代青年人追求幸福,应该多做加法/减法”为题,16位学生组成正反方开展辩论。在一次次唇齿交锋中,他们互相激发,互相促进,互相质疑,互相提高,在实践中进行了探究性学习,培养了批判性思维。
本次辩论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教育分指导委员会(筹)主任委员董毓教授(加),国际辩论赛著名教练及评委、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党委书记张爱萍教授,以及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王伟教授组成阵容强大的评委团。值得注意的是,辩论赛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加入观众席互动与提问环节。现场观赛的同学们可根据辩论过程选择自己支持的观点,更换左右座位区,使比赛更具参与性和互动性。比赛结束后,观众可对在场任一辩论队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比赛上半场,双方围绕“大学生更应该把未来的人生看作是一张蓝图/冒险”展开角逐。正方辩手强调蓝图对人生的规划和风险的抵御能力,反方辩手提出冒险中存在的风险和收益。随后,双方选手分别从当代大学生的现实困境展开辩论;下半场,双方围绕“当代青年人追求幸福,应该多做加法/减法”展开辩论。正方围绕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强调实践探索,反方则着眼于当代青年的现实困境,认为应该减去累赘,回归本真。正反双方连珠妙语擦出思维火花,精妙言辞蕴含深刻见解。观众席的学生们也对人生选择有了更全面的看法和思考。
“在辩论赛中,批判性思维是参赛者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不仅要求辩手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还要求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地分析问题,构建有力的论点,并有效地反驳对方的观点。”赛后,张爱萍教授和董毓教授对两场比赛做出了精辟点评,指出双方存在的问题,从使用数据、分析问题、思考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指导。同时着重强调青年人昂扬的精神面貌,开放包容的气度和时代视野,以及思维清晰缜密与理性质疑的重要性。
最终,王之恒、袁斌、魏靖雅、司敏涵荣四位同学获“最佳辩手”荣誉称号;刘骏、秦小涵、肖楷真、周楚峰四位同学荣获“优秀辩手”荣誉称号。
据了解,《批判性与创新性思维导论》通识核心课程由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王伟教授、韩鹏杰教授和城市学院张爱萍教授共同开设,着重培养学生批判性与创新性思维能力。课程通过“讲授—交互—反思”(PIR)的课堂模式进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和创新性思考,在实际的思维实践中锻炼并提升思维能力。自2017年开设以来,该课程以平等包容、开放活跃的教学风格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荣获多项省级和校级荣誉,2024年上线智慧树平台和大学MOOC平台,是西安交通大学“国运杯”中华文化系列辩论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比赛由陕西国运教育慈善基金会、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主办;由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导论》课程组、西安交通大学“国运杯”辩论赛会务组承办;由西安交通大学人文艺术名师工作室、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丝路新影工作室、全国思政课程名师工作室(西安交通大学)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