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刚社
当人们因为生活的压力而不得不辗转奔波的时候,当人们为压力释怀去寻找放松心境的时候,试想听听秦腔戏曲,唱唱秦腔民谣,跳跳秦腔舞蹈,扭扭秦腔身段,无疑给美好生活增添了无穷的欢乐。这不但丰富了精神文明生活,而且还给社会营造一片和谐气氛。
于是,我们便在茫茫人生大海中去寻觅秦腔艺术的佼佼者,从他们那婉转的歌喉,优美的身段,惊人的演技中去领悟人生的酸甜苦辣,五味杂陈。
董桂琪,曾就读于宝鸡戏校,毕业后担任甘肃徽县剧团业务团长,主攻小旦演员,曾多次在文艺汇演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现任渭南市老年大学秦腔课教师,在此工作已17个年头。
2021年6月,她与众多爱好秦腔者一道成立了渭南市慧明秦腔艺术团,定期为居住在市区各小区的中老年朋友义务演出,受到小区人们啧啧称赞……
一条碧绿的羊肠小道,伴随浓郁的芳香,成群的蜂蝶前呼后拥,把我带进她的艺术殿堂一一
以往的青春岁月
留下了无限眷恋
秦腔阵阵的神韵
始终索绕在耳畔
她是一个花枝招展、天真无邪的少女,就读于初中时,由于她天生的百灵鸟嗓子和天真活泼的性格,在艺术表演中出类拔萃。于是,不论学校开什么会议,只要有表演,她必会捷足先登。每每场场比赛,淋漓尽致的表演无疑得到了全体师生的拍手称赞。命运总是青睐那些阳光向上的人。在毕业之际,宝鸡剧团到学校里物色人才,她出色的表演天赋得到了剧团的赞赏,有幸成为一名演员。
俗语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宝鸡戏校就读时,她认真聆听老师的言传身教,无论严寒酷暑,春暖夏热秋凉,她总是徜徉于练功房。也许是她的执着感动上苍,也许是她对艺术情有独钟,她非凡的艺术天赋和后天的不懈努力,终于得到回报。“苦心人,天不负。”她成为剧团的台柱子。1984年,西北五省青年演员大赛中,她主攻小旦演员,《拾玉镯》、《孙玉娇》获得表演二等奖。毕业后,担任甘肃徽县剧团业务团长,主攻小旦演员。
在剧团,她以团为家,努力与演员们打成一片,不断切磋自己的演技技术,取长补短,吸收精髓。天色微明,静静的公园,咿咿呀呀的练曲声涌动耳际,天上的白云飘逸着,枝头的小鸟啁啾着……
灯火万家,练功房内,深厚的动力,优美的身段在闪动着……当人们在寻找董桂琪时,耳边总是听到一句磨茧的话:“她在练功房内……"
毫无疑问,她的艺术魅力像根一样扎在中老年戏迷的心中。
上帝总是把一张幸运的玩牌送给她。因在渭南工作的丈夫不忍心她外地奔波,孑然一身,经过亲戚朋友的帮助,她被调入渭南市临渭区剧团,毫无吝啬的奉献自己的演技,那酣畅淋漓的演技无疑给剧团增添新的活力。
可“命运喜欢恶作剧”,由于她要照顾孩子,养家糊口,不得已离开钟爱的艺术舞台,去商业界当一名会计……
退休后,由于戏曲对她来说是生命,她又做起自己的演艺梦。由于她天生丽质,活泼开朗,再加上她深厚的秦韵功底,聘任为渭南市老年大学秦腔课教师,学员们来自五湖四海,可谓“桃李满天下”,颇得社会各界好评。
每当上课时,一位位鬓发银丝,心态豁达的老哥弟,老姐妹对秦腔的万般渴求,她感觉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嗓子也更加圆润,身材颇显优美,那抑扬顿挫的秦韵秦调,久久回荡在老年大学上空。而在此一扎,她便是十七个年头。拿她的话说:“我爱秦腔,更着力使秦腔发扬光大。”
虽然,十七年的秦腔班,在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的生涯中经过了诸多的磨难和辛酸,但她始终以秦腔为伴,以秦风、秦韵为友,恰到好处地使秦腔学子们潜移默化,成为他们的精神大餐。
尤在2018一一2019年,秦腔学员参加较多,学校容纳不下,仅招收一个班。于是,在西路社区党委和黄秀娟的支持下,董桂琪自筹资金举办学员培训班。
当时的老年大学研修班,大多是退休老干部,他们看到董桂琪对秦腔的执着奉献,耳濡目染,发自感慨。
老年大学的艺术学员们,走出去送文艺进校园,无代价为学生们讲解秦腔知识,在各养老机构为老人进行义务演出。并且,董桂琪经常与票友协会和慈善机构合作,为社会进行义务演出。
伴随她热爱秦腔的艺术兴趣大增,她又成为艺术中心学校教师导演,她所教的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接受快慢不一,但她始终如一,似一支燃烧的蜡烛,照亮别人。
如今,打造的慧明艺术团,节目丰富。如《梁秋燕》、《二进宫》、《屠夫状元》、《送钱》、《花亭相会》、《四郎探母》、《辕门斩子》、《卖妙郎》、《探窑》、《张莲卖布》、《红灯记》、《十二把镰刀》、《祭灵》等26个节目,无疑给人们增添了一份美味的精神佳肴……
2024年8月初,该校领导特指定秦腔班代表渭南市老干局赴省上演,她与王进宝再三商议,同时在校领导的支持下,老腔《庆祝国庆七十五华诞》获得优秀奖,为国庆七十五华诞送上一份精美的贺礼,始终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
鲜花和桂冠,伴随着董桂琪。她乃渭南秦腔戏曲家协会理事、票友协会副团长、陕西省电视台教育频道春晚特邀评委、老年大学教师、讲师、艺术中心学校教师导演……
“桃李满天”,是人们对董桂琪的最美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