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犁的日子,这里的人似乎都是宣传大使,不断地叙说伊犁之美。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就这一句广告语,站在新疆土地上就已经很知足了。
新疆地大物博,面积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而伊犁州,要管辖4个州6个县,是副省级城市。伊宁市是伊犁州政府所在地。在全国56个民族中,伊犁州就有47个,仅伊宁就有21个民族,是个多民族聚居地。
伊宁,清代称固勒扎,曾为塞人居地。汉朝中央政府设西域都护府,西域归属中国版图。明末清初,伊犁成为天山南北政治、经济中心,“西陲大都会”。历尽沧桑,伊犁这颗塞外明珠,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在多民族的大融合、大团结下,伊犁河谷焕发了青春的光彩。国字号荣誉接踵而至,置身哈赞其民俗旅游区,望着维吾尔族群众的笑脸,红地毯从台阶下一直铺进装饰精美的卧室,件件闪闪发光的家具、色彩斑斓的挂图和精美的酒具,无不展示着多民族的美好生活,“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实至名归。
在哈赞其民俗旅游街区门口,上百只鸽子腾空而起,在蓝天白云映衬下和谐安宁。走进旅游区大院,蓝白相间衬托的建筑、伊犁老爷的旧居与晶莹剔透的葡萄,展示着这里独有的风情。年轻小伙与漂亮姑娘的演出,《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等大家耳熟能详的新疆歌曲,引起游客的共鸣。不少游人争着与美女来一个靓照。身着节日盛装的维吾尔族青年和马夫,笑脸迎接每一个游人。随着“嘚儿驾”的喊声,膘肥体壮的栗棕色骏马载着不同口音、不同肤色的游客,在“哒哒”的马蹄声中,游览这个地域特色浓厚的哈赞其村。沿街两侧是高耸入云的白杨树,居民从精美的门头到院落铺筑着华丽的瓷砖,院内葡萄架浓荫蔽日,主房和偏房都是蓝白调,农家乐的摆设应有尽有,不少居民沿街售卖工艺品。走进一户居民家,中年主妇领着我们踩上红地毯,参观她家的卧房、客厅和厨房。楼道铺着图案精美的地毯,卧房是一组组粉红的牡丹图案簇拥着一个大牡丹的地毯,是团结和谐的象征。地毯一角一只金黄色的柜子上,整齐摞着色彩鲜艳的被褥。客厅地毯是多边形图案组成的,长条形的饭桌与精致的酒柜,墙上是一幅意境优美的挂毯。主人说,孩子在外工作,他们在家接待游客,生活挺好的。走进一个金色大门里,院落全部被拱形的葡萄架覆盖,一串串玛瑙似的葡萄,让人看着心花怒放。一对老人笑脸迎接我们,老人说,葡萄成熟了,他们一颗也不卖,就送给亲戚朋友和客人,让大家好好品尝这甜美的生活,说完哈哈大笑。这笑声,在哈赞其民俗村的上空久久回荡。
当地的朋友告诉我,整个哈赞其有10万多居民,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回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区。这里依旧保留着原汁原味的维吾尔族传统生活方式,五颜六色的民居是欧式建筑和中西风格的结合体,每户人家的院子里都搭着葡萄架、种满了花。
有人说,爱生活的人,必爱绿色。绿色,装点了生活,映照了心灵,回馈的是生己养己的脚下沃土。
踏上赶往霍尔果斯的高速,一路向西北边陲进发。奇怪的是,车窗左手土地绿油油的,而高速路的右侧,大片大片的土地却光秃秃。一条高速路竟然将土地的景致分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景色。远望,是连绵起伏的丘陵,裸露的黄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界的神奇,纵使时空历经风雨变幻,它总是笃定自己的初心,给大地一个掏心窝子的交代。
伊犁河谷,天山余脉。就在我回望左手若隐若现的天山时,从车窗里,突然有高大的雪山撞入眼帘。灰色山体,顶部是白雪皑皑。山体环抱,我们是在她的臂弯里行进。车来了八十度大转弯,路边却是扬花吐穗的玉米,成片成片的青纱帐望不到边。要不是亲眼目睹,很难想象雪山与高温下的庄稼能在一个空间共生、共存。路边、地头,笔直的杨树,像挺立的哨兵,守护这方沃土。
哈赞其的民俗色彩
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