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鹏程
蒋廷黻(1895—1965),字绶章,笔名清泉,湖南邵阳人,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六岁入私塾接受旧式教育。十岁入长沙明德小学,次年转入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所办的益智学堂,开始学习英文。1912年,17岁的他只身自费到美国读书,进入半工半读的派克学堂。1914年毕业,因成绩优异获得湖南省官费转入奥伯林学院,主修历史,1918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19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 院 ,师 从 卡 尔 顿·海斯CarltonHayes)攻读历史,192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随即返国,先后任教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曾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兼文科主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兼文学院院长等职,主讲西史大纲、欧洲近代史、法兰西革命史、欧洲势力扩充史、近代中国外交史等课程,并开始从事中国近代外交史的研究。蒋廷黻以主张史学改革著称于时,被郭廷以誉为中国近代史“开山的人”。1935年12月,蒋廷黻离开清华大学,以非国民党员的学者身份参加国民党政府,任行政院政务处处长,后从事外交事务,1945年被任命为中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其代表作《中国近代史》提出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的观点,在学术界影响巨大。在其1965年口述的《蒋廷黻回忆录》中,他提到1924年夏天的西安之行,对鲁迅颇有误解和偏见:
演讲人中有鲁迅(周树人),他后来成为名小说家,支持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五年我们还闻不出他有什么共产味道。他曾出版过一本《中国小说史略》,书中铺陈的全是旧说,很少有新义,据我所知,他在西安所讲的仍为他那本书中的旧套。他有点儿瘸,走起路来慢吞吞的。他和我们相处不仅很客气,甚至可以说有点胆怯。有一天我看到他和一群孩子们在一起玩一门青铜造的玩具炮。他告诉我,如果把一个小石子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可以弹出二十码远,像弹弓一样。他说那门玩具炮可能是唐代设计的,但他买时价钱很低,所以他不相信那是唐代的东西。我问他为什么不相信,他说:“如果我一定说是唐代的古物,别人就一定说它不是。如果我一开始说它可能不是,就不会引起争论了。”在鉴定古物方面,他倒是个不与人争的人。人们绝不会料到他居然是一个文学与政治纷争中的重要人物。
蒋廷黻说鲁迅“后来成为名小说家”,明显是错误的。鲁迅这个时候已经是著名的小说家了。说《中国小说史略》“铺陈的全是旧说,很少有新义”,完全是外行话,并且带着情绪。“玩具炮”按其叙述,应该是“弩机”。至于其所记的鲁迅其他方面,倒能窥见鲁迅的可爱和与世无争。
值得一提的是,蒋廷黻和李济之“对内地的经验有同样的感受”,都表现出对底层百姓的体恤和同情。李济之说:“到了西北大学暑期讲习班完了之后,有位北平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王桐龄老先生,在刘雪亚将军的饯别宴上,当面要求刘督军招待我们免费游历西岳华山。那时候刘雪亚将军对我们这班人当然是非常的客气,当下就答应了,这差事就交到华阴县办理。我们到华山时,看到实际的情形,觉得有点难过,因为差事交到华阴县政府,县政府就硬派到老百姓身上去了,跟着就是拉夫,强迫很多壮丁办这些差事,而又不给他们工资。我们对此事很感觉到不平,我们又不好意思说话。这一段经验,廷黻先生跟我更感到中国的行政上的的确确存在着一些问题。从吸鸦片烟的问题到行政上的不合理,这些都是我们实际的亲身经验,我们两人的反应,可说是完全一致的。”
夏元瑮(1884—1944),字浮筠,杭州人,我国现代物理学家、教育家,专长于理论物理学。1904年入上海南洋公学。1905—1912年先后在美国伯克利大学、耶鲁大学,德国柏林大学学习物理学。1912年回国,1912—1919年任北京大学理科学长。夏元瑮是中国第一代理论物理学家,曾介绍并翻译爱因斯坦《相对论浅释》(今译为《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商务印书馆1922年初版),是我国第一本有关相对论的译著,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华侨中颇具影响。他毕生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培养了大量物理学和工程技术人才,是我国大学物理本科教育的开创者。
夏元瑮为清末民初诗人,历史学家夏曾佑之子。鲁迅在教育部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时,夏曾佑任社会教育司司长,是鲁迅的直接上级。夏兼任京师图书馆馆长,实际工作则由鲁迅与沈商耆负责。夏曾佑和鲁迅均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召,几乎同时赴教育部工作。因工作关系,鲁迅与夏交往较多,常陪同夏视察,对夏印象甚好。夏“喜欢喝酒而不喜欢管事,逮着鲁迅就要陪他喝酒,而鲁迅却是真对图书馆特别热心,于是二人各得其所。无论是图书馆的规划,还是管理人员的安排,都是鲁迅建议,夏曾佑点头,事就办妥了。鲁迅想把京师图书馆办成什么样子,也就基本能办成什么样子”。夏曾佑的《中国历史教科书》应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张元济之请而编写,“为中国第一部成名的新式历史教科书”,鲁迅甚为推崇。胡适也“深佩夏先生之功力见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