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臂村医:用爱与坚守书写行医传奇

发布时间:   作者:吴小菊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图片1.png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通讯员 吴小菊)在大山深处,距离略阳县城38公里的乐素河镇瓦房村,全村300多户1000多村民,有一位令人敬重的村医,他叫何永清。与其他村医不同的是,他只有一只手臂,却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村民们撑起了健康的保护伞,书写着感人的行医故事。
   瓦房村是略阳县乐素河镇的一个偏远贫困村,1986年出生岁的何永清在这里从事村医工作已经十多年年了。10岁那年,何永清因为一场车祸,永远失去了右手。初中毕业后,为了不成为家里的负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上卫校。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可能是人生巨大的打击,甚至会一蹶不振。但他却没有被命运打倒,反而坚定了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人的决心。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村子里,他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的诊所虽然不大,设备也较为简陋,但却收拾得井井有条。在右臂协助下整理药品、扎好止血带,拿过消毒棉球消毒,左手持针头扎进患者血管,然后固定针头、打开输液器、打扫卫生......对他来说并非易事,但他早已练就了熟练的技巧。汉中卫校毕业后,他用左手在患者胳膊上 村民们陆陆续续前来就诊,他总是用温暖的笑容迎接每一个人。

图片2.png

自学考取大专文凭和乡医资格证,“我不能永远依靠家人生活,得自己学门手艺养活自己。”说起自己的选择,何永清表示,学医是个技术活,双手健全的人都得下一番工夫,对只有一只手的他来说,其难度可不小。
   “我这样的情况,别人肯定不会放心让我练手,我只能一次次在自己身上练习扎针。”何永清说,为了练好技能,他拿自己当实验品,腿上、胳膊上扎得没有能看的地方。“除了比别人更下工夫,我没有其他捷径好走。”何永清说。
   2006年,何永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又在县城找了个有名的老中医,拜在门下。何永清不仅学习了中医,还自学考取了大专文凭和乡村全科医师资格证。
   为村民看病时,他的独臂显得格外忙碌。给患者量血压,他只能用左手稳稳地固定住血压计,眼睛紧紧盯着刻度;开药方时,他用左手快速却又认真地书写着每一个字,那歪扭但清晰的字迹背后,是他对患者健康负责的态度。遇到需要打针的患者,他会用右边独臂按住药瓶,用左手抽取药水,再给患者打针,动作虽然没有双手健全的人那么麻利,但却透着一种令人钦佩的稳健。

图片3.png

 随叫随到,有一次,村里一位老人半夜突然生病,家属焦急地来敲他的门。他二话不说,背起药箱徒步就往老人家里赶。山路崎岖,在夜色中行走更加危险,但他没有丝毫犹豫。到达老人家中后,他迅速对老人进行检查,诊断出是急性肠胃炎。他一边安慰着老人和家属,一边有条不紊地给老人进行治疗,一直守到老人的症状缓解,天边泛起鱼肚白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良好的医德医术,使何永清成为远近闻名的名村医,不光瓦房村,周边其他地方,包括相邻的甘肃省都有病人慕名前来问诊,小小的村卫生室常常挤满了患者。
  村卫生室不仅要承担村民的常见病诊治、转诊,还要负责全村300多户人家的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对何永清一个人来说,工作量着实不轻。经常来不及回家吃午饭,泡桶面了事。
  何永清认为,医生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个良心活,得把该学的都掌握才行,为了做好这个“全面手”,每年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学习。

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他也是不遗余力。挨家挨户地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发放药品。有些村民不理解,他就耐心地解释,一遍又一遍。他还会定期给村里学校的孩子们讲解卫生健康知识,告诉他们如何预防常见疾病。尽管只有一只手臂,但他做的工作一点也不比别人少。连续多年获称县“优秀乡村医生”,省市级最美医生称号。

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这个山村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烈日炎炎,只要村民有需要,他就会出现。他的付出,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村民们都说:“他虽然只有一只手臂,但在我们心中,他比很多健全的人都要强大。他是我们村里的健康守护神。”

何永清,这位独臂村医,用自己的坚持、爱心和责任感,在行医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他是无数默默奉献在基层医疗岗位上工作者的缩影,他的故事也激励着更多的人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价值。

 

编辑:西亮           责编:小木           终审:慕瑜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